10
四月

中山附醫難忘的住院體驗

文/林家揚醫師

  我是一個醫師,一個在中山附醫工作的醫師。我也是一個父親,一個有一男一女的雙寶爸。兩個小孩從小就在我與老婆的對話中建立了對中山的認識。是的,我老婆也是在中山附醫工作的醫師。

  每次開車經過建國北路,孩子們就對著窗外中山附醫斗大的綠色招牌呼喊著:「中山附醫!是中山附醫耶!」也許是日常生活中實在聽到太多中山的點點滴滴,看見中山附醫的本體,就有種終於見到本尊的驚奇。

  有時車上載著親友的小孩,他們也會熱情地跟朋友們介紹:「這裡是中山附醫喔!我爸爸媽媽都在這裡工作。」雖然被介紹的小孩常常一臉懵的佈滿問號,但無損我那兩隻小孩自顧自地分享。

  小孩的話語是天真的,從他們的對話中也不難看出他們對於中山附醫的喜愛與認同。而這一切,我想除了我們夫妻倆工作因素外,更因為他們實際的體驗息息相關。

  我常說,小孩剛開始上學就像是練蠱。相信許多爸媽都有這樣的經驗:小孩剛進入托嬰中心或幼兒園時,感冒與之相伴形影不離。當小孩們陸續感染個一兩年後,逐漸適應環境與病毒,到大班後就不再三天兩頭餵藥看病了。

  女兒就是在這樣的練蠱過程中經歷了生平第一次的中山附醫住院體驗。還記得那一天,上班跟往常一樣忙碌。一通電話打來,手機顯示是幼兒園。平時幼兒園不會輕易在上班時間打給我,應該接起電話的時候心中有點忐忑。

  「靖予爸爸嗎?靖予剛剛量體溫有發燒,東西也吃不太下,能否請你帶靖予去檢查看看?」在那個沒有新冠肺炎的年代,老師對於發燒以及小孩的不適有這樣機警度是值得讚許的。

  「好,我馬上請假,等一下帶靖予去檢查,如果吃不下就先給她喝水躺冰枕,感謝。」掛上電話的那刻,腦海中浮現幾個常見以及最近流行的病菌,希望不是腸病毒,當下心中默默祈禱著。

  剛好有熟識的兒科孫主任門診。因此跟總醫師請假後,我就帶著高燒的女兒到了門診。孫主任仔細地幫小女檢查口腔及手腳,一邊像平常跟診那樣給我上課:「學弟,你女兒口腔有水泡喔,難怪吃不下,然後你看靖予的手腳,是不是跟我之前教你們的病症一樣,有小水泡的紅疹啊!」

  「對,之前我照顧過的病患也有同樣症狀,這也是手足口病嗎?」我一邊回復孫主任的提問,一邊感嘆莫非定律-越是害怕的事情越是會發生。

  「那接下來的治療情況你應該也知道了,記得跟學校提醒一下這是腸病毒喔!」孫主任熟練地開住院檢查單,貼心地囑咐我幾個照顧重點,讓我準備家當住院了。雖然身在醫療體系中,我們時常幫病患安排住院,但自己跑住院流程我就像是大姑娘上花轎一樣,有些不安。

  幸好中山附醫的員工都很有熱情地指引我住院手續辦理的流程,第一次辦住院的闖關就在這些NPC的引領下完成。

  些許焦急地推著醫院娃娃車,帶著靖予來到汝川十樓—兒科病房。護理人員熟練地解釋病房規則以及相關設備後,住院醫師就前來詢問相關病史。原本因為住院懸著的一顆心,因為這些專業又優秀的醫護同仁,頓時感到安心又放鬆。

  經過幾天的治療,小女那因為發燒脫水的無精打采有了明顯的改善,發燒以及食慾等狀況都改善甚多,在出院的那天甚至吃了一整個住院便當!這有如神速般的進步都仰賴整個中山附醫兒科團隊精準的診斷以及用心的照顧!

  周汝川創辦人常砥礪同仁「醫人,醫病,醫心」,我們時常被教導要以病人為中心。經過這次的住院過程,我在各個細節都體會到中山同仁們貫徹這樣的精神。從門診醫師與護理人員準確地解釋以及衛教,到院內志工的引導跟協助,到病房醫護人員的照顧與關心,方方面面都體現這樣的精神。

  所有人都不希望生病,但病菌存在每個角落,稍有不慎就容易感染,尤其是喜歡什麼都往嘴塞的小孩。

  身為醫療人員,我希望這個世界沒有疾病也沒有苦痛,無奈理想是豐滿而現實總是骨感。但如果小孩真有生病住院的情況,我肯定會再次選擇中山附醫,因為他們的專業,值得我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