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七月

COVID 19疫情下 ,肺癌病人的因應之道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核醫15樓胸腔內科病房 鄭哲融 主任
肺癌診治研究中心主治醫師

胸腔內科 鄭哲融 醫師

罹患COVID-19之臨床表現,主要包含:發燒、倦怠、乾咳、呼吸困難,約三分之一患者有呼吸急促的症狀。其他症狀包括:食慾差、肌肉痛、喉嚨痛、頭痛、腹瀉等,臨床表現與肺癌惡化或藥物副作用容易會搞混,因此接觸史和高風險族群就要事先告知臨床醫師。

因應COVID-19疫情的關係,癌症病人若罹患COVID-19約50%轉重症,會增加約10~20%死亡率,且癌症診斷初期死亡風險較高,因此這些族群更要接受疫苗的保護。

目前市面上的疫苗:包含mRNA疫苗(輝瑞/BNT疫苗、莫德納/Moderna疫苗)、完全不含活病毒和腺病毒載體疫苗(AstraZeneca/AZ疫苗),保護力約在打完第一劑約2~3週後出現,等接受完整兩劑注射,則更具有完整的保護力。

疫苗作用在癌症患者效果較弱,但仍有相當程度的保護力。對免疫治療患者,藥物可以增加免疫力,就疫苗而言,不會造成更多疫苗的後遺症。而肺癌病人對於施打疫苗後引發的血栓、及疫苗誘導的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的疑慮,其實施打疫苗不會造成更多風險,反而本身既有的慢性疾病,或是癌症所造成的風險更高於接受COVID-19疫苗施打。

但在接種AZ疫苗後,如有出現以下症狀:呼吸急促、胸痛、下肢腫脹、持續腹痛、神經學症狀(如持續頭痛或複視)、注射部位以外的皮膚出現出血點,應該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此外,預備施打疫苗的患者,而且之後要開刀,建議疫苗注射於開刀部位的對側。因為施打疫苗後會有「暫時性」局部淋巴腫大,因此建議電腦斷層或正子掃描等腫瘤評估時程也盡量安排在施打後4~6週再檢查,以免誤當成腫瘤轉移。

而預備接種莫德納疫苗或BNT疫苗者,之後若要接種不活化疫苗(如肺炎鏈球菌疫苗)需間隔14天;AZ疫苗和其他活性減毒疫苗(如帶狀皰疹病毒疫苗)需間隔28天;其他疫苗則至少間隔14天。

不久前,盛傳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替代COVID-19疫苗,其實對肺癌病友們來說,是建議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來避免嚴重的肺炎鏈球菌感染,而不是以此避免COVID-19感染。如果已經施打COVID-19疫苗者,建議在第二劑施打完後14天再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如果尚未接種COVID-19疫苗者,可先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14天後再施打COVID-19疫苗。

30
七月

給肺癌病人接種COVID-19 (新冠肺炎)疫苗的建議

整理/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核醫15樓胸腔內科病房 鄭哲融 主任
肺癌診治研究中心 主治醫師

  • 所有肺癌病患都可以接種疫苗,除非對疫苗的成分過敏。如有其他特殊疾病請與治療醫師討論。
  • 肺癌病患比一般人容易發展成肺炎重症,建議接種疫苗。
  • 癌症病患的免疫力較差,接種疫苗所得到的保護力可能會略低於一般正常人,但是好處比不接種來的多。
  • 建議依照國家衛生機關規範,施打COVID-19疫苗。
病患類型 接種疫苗的適合時間
肺癌治療穩定,僅定期追蹤之病患 比照一般成人接種時間,可在任何時間接種
接受肺癌手術治療的病患 避免在手術前後一周接種疫苗
預計開始接受化學治療的病患 如果病情允許,建議先接種疫苗,兩周後再開始治療
正在接受化學治療的病患 可在任何時間接種,如果擔心化學治療與疫苗副作用不容易區別,可以分開施打。
接受標靶藥物治療 比照一般成人接種時間,可在任何時間接種
接受免疫治療 在任何時間接種,如果擔心免疫治療與疫苗副作用不容易區別,可以分開施打
接受放射治療 比照一般成人接種時間,可在任何時間接種

註 1. 此為參考建議,每個人的情況不盡相同,請事先與醫療團隊討論。

註 2. 過去曾發生過血栓事件的病患,或是目前正在使用抗血管新生藥物的病患,仍可接受新冠肺炎疫苗,因為疫苗造成血栓的機制不同,不會因為接種疫苗增加原有血栓的風險。如有疑慮, 建議與醫療團隊討論。

註 3. 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或類固醇病患,建議與醫療團隊討論。

參考:肺癌病患 COVID-19 (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建議 2021年7月8日Versio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