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 non-coding RNA H19基因多型性與台灣攝護腺癌的關聯性探討

研究焦點

論文名稱:

英文:Associations between H19 polymorphisms and adversepathologic features in prostate cancer

作者:臨床研究中心 楊順發 主任

本篇論文發表於Diagnostics期刊2020年10: E656 全文下載

研究目的:

主動監測 (Active surveillance)是目前針對極低風險與低風險攝護腺癌的治療首選,也適用於部分中度風險攝護腺癌患者。因此針對攝護腺癌的風險分級,仍迫切需要發展更精準的評估工具。H19基因多型性目前已知在許多惡性腫瘤當中占有重要角色,但在攝護腺癌的機轉未明。本篇研究目的為探討H19基因多型性和台灣攝護腺癌的臨床病理表現之關聯性,以尋找更適切的癌症風險評估方式。

研究結果:

結果發現初始PSA ≤7 ng/ml的患者,和PSA 7-10與PSA>10的族群相比,格里森分數(Gleason Score)及格里森等級分組(Gleason Grade Group)皆有升級的趨勢(43.1% vs 36.8% vs 34.0%及45.1% vs 38.5% vs 39.5%)。具有H19基因多型性rs3024270和rs3741219的患者有顯著較高機會發生perineural invasion [OR 2.76 (1.30-5.87), p=0.01和OR 2.30 (1.17-4.54), p=0.018] 。而rs3024270也和extraprostatic extension有顯著關聯性 [OR4.89 (1.62-14.74), p=0002]。

研究貢獻與臨床應用:

我們發現H19基因之rs3024270和extraprostatic extension有顯著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