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頸動脈或椎動脈血管攝影檢查?
頸動脈及椎動脈血管攝影檢查是經由鼠蹊部的股動脈或其他周邊動脈穿刺後,在放射線透視監視下,把導管導入頸動脈近端,再注射對比劑,並同時用快速間隔照X光藉以攝取顱內或頭頸部血管內腔的影像及血流情況。當完成頸動脈血管攝影後,可再把導管放入椎動脈近端,同樣注射對比劑及照相,以得到不同區域的顱內或頭頸部血管影像。
二、頸動脈及椎動脈血管攝影檢查的優缺點
用此法所得到的血管影像解析度高,並能觀察血流由動脈到微血管及靜脈的流動情況,故能精確偵測血管的病變,包括狹窄、阻塞、動脈瘤、動靜脈畸形、腦瘤等。並能觀察動脈阻塞後,側枝循環發展的情況。對血管性病變的診斷、治療及追蹤助益甚大。目前雖然有電腦斷層攝影及磁振造影等方法可得顱內或頭頸部血管影像,但所得到的血管影像解析度較低,無法觀測微細血管病變。所以頸動脈及椎動脈血管攝影檢查是顱內或頭頸部血管病變,尤其是動脈瘤、動靜脈畸形、動脈狹窄、血管炎性病變等不可缺少的檢查。
三、適應症:血管狹窄、血管阻塞、動脈瘤、動靜脈畸形、血管炎性病變、腦瘤等血管病變。
四、可能發生之副作用、併發症及其機率
此種檢查尚有無法預防之副作用:
(A)使用含碘對比劑之可能不良作用:
- 少數人在注射含碘對比劑時會發生溫熱感覺、噁心、嘔吐、頭暈、打噴嚏,通常在短時間內會消退。
- 具過敏體質者,可能引起較嚴重的反應,如全身性蕁麻疹、寒顫、呼吸困難等症狀。
- 特異體質者,可能發生極罕見之喉頭水腫、氣喘、血壓降低、心肺衰竭、休克及猝死。
- 所有不良反應的發生機率約為3.1%至12.7%,而嚴重的全身性反應發生機率約為0.04%至0.2%,死亡率約為十萬分之一。
- 受檢者有下列情形時比較容易發生嚴重對比劑反應:曾注射對比劑引起不良反應者、腎功能不良、過敏性氣喘、多發性骨髓瘤、其他過敏病史、未經控制的甲狀腺機能亢進、嗜鉻細胞瘤。嚴重呼吸功能不全(肺水腫、氣喘)、嚴重心血管疾病(充血性心臟病、嚴重或不穩定性心率不整)、年齡大於七十歲者。因此這些病患務必在受檢查時,與本科醫師研商後再填本同意書。
(B) 神經症狀方面的併發症:暫時性單側無力、永久性單側無力、視野缺損、失語症、記憶缺失、大腦皮質受損引起失明等。
- 術後24-72小時內的發生率約0.5-4%。
- 永久性神經症狀約0.1-0.5%。
(C) 血管攝影當時發生血管瘤破裂的發生率約3%(僅發生於疑似顱內血管瘤出血之病患)。
(D) 非神經方面的併發症:
- 穿刺部位血腫的發生率約6.9-10.7%。
- 股動脈假性血管瘤的發生率約0.05-0.55%。
- 其他如心肌梗塞、心臟麻痺、心絞痛的發生率少於1-2%。
五、有下列情況者,發生併發症的機率增加
- 原先有腦血管意外病變者。
- 血管攝影檢查顯示顱內血管有0-70%狹窄者。
- 年齡大於70歲者。
- 因病情需要注射較大量對比劑者。
- 高血壓患者及腎功能不全者。
- 蜘蛛膜下腔出血者。
六、請與臨床照護醫師討論其他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