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焦點

最新公告

論文名稱

中文:紙型微流道平台來檢測主要造成失明疾病前房液中胞外囊泡的角色

英文: Paper-Based Microfluidic Platforms for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Exosom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Major Blindness-Threatening Diseases

作者:醫學系眼科  許閔彥  科主任

 

本篇論文發表於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期刊 2017 November 28; 23(44): 7881-7887全文下載

研究目的:

傳統上用來進行萃取胞外囊泡的方式仍以蔗糖超高速密度梯度離心法 (density gradient ultracentrifugation method)的方式為主,此方式耗時、所需要的檢體量多、超高速離心機價格昂貴,雖然市面上已有出現用來進行純化胞外囊泡的套組,但價格亦是昂貴,近年來陸續有以微流道系統進行純化方式之相關研究, 目的是希望透過微流道晶片之研發,能達到快速、所需檢體量少、有效降低價格之純化系統。其中包含免疫親和性粒子(affinity beads)、微流道過濾系統(filtration system)、微流道層流系統(laminar flow)、微流道免疫親和性系統(affinity system), 經過各系統方式比較後,本文所採用的方式是紙基(paper-based)微流道免疫親和性系統。 本文研究目的是證實不同疾病患者中前房液中胞外囊泡的存在。

研究結果:

從體液中分離出來 Exosome (胞外囊泡) 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傳統的超高速離心方式既耗時(約4~5小時)又成功率低,2010 年左右學者發現微流道(microfluidic)的方法可以有效分離腦瘤患者中血液血清的 exosome ( Lab chip 2010, 10, 505~511 陳致真副教 授第一作者論文,現為清大奈微所老師),但此微流道做法其作用平台為傳統塑膠 plate,本編論文中提出使用可免疫吸附的單層濾紙為免疫吸附平台,相較於舊法,紙基平台的免疫吸附能力較好,在先前研究(Microfluidics and Nanofluidics 16 (5), 849-856,  )中採取四位黃斑部病變患者前房液亦證實此項技術可以免疫吸附過後再經固定,電子顯微鏡確認、最後再萃取出胞外囊泡內 RNA 進行微流道分析其 kb 值,確認前房液中的胞外囊泡的確存在且形態至少兩種以上。

研究貢獻與臨床應用:

目前研究上發現不同黃斑部疾病患者的前房液中的胞外囊泡型態都不同,未來若能將角膜內皮失養症(corneal dystrophy)及青光眼患者前房液中胞外囊泡做收集及分析,應可對疾病分類,預後及治療反應做個人化醫療之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