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主任及其醫療團隊的努力下,林女士得以找到合適的治療,順利控制病情。對林女士來說,相較於化療,她的生活品質大為改善,可以有很好的精神和體力,做她生活上喜歡做的事情,並且和家人每週固定到惠蓀林場,溪頭去走走,呼吸新鮮的空氣。
吳銘芳主任指出,第四期肺癌過往五年存活率只有5%。目前有健保給付的三種EGFR標靶藥物,用在一線肺癌治療時,多數病人在10到12個月後,腫瘤會產生抗藥性使藥物失效。這時候,找到導致藥物失效的抗藥基因,才能決定病患接下來的治療方向。目前研究發現,接受第一代EGFR標靶治療後,約5到6成的患者,會像林女士一樣,產生T790M基因突變。在過去,帶有T790M基因突變的病友,若想持續治療,只能選擇化療藥物。
隨著新一代標靶藥物在台上市,越來越多證據指出,T790M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病友在抗癌路上多了一項武器可接續治療。吳銘芳主任表示,在2017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一個第二期臨床試驗研究成果顯示,新一代標靶藥物,用在二線之後,具T790M基因突變病患,平均可延命達約26個月左右,結果亮眼。如何找到合適每位病友的治療?除了仰賴藥物的研發進展,醫病雙方的溝通跟互信十分重要,藉由醫病雙方溝通,找到合適治療時,病友能活得有生活品質,同時保有治療信心及尊嚴。因此病友千萬不要逃避治療或誤信偏方,積極與醫師討論對自己最佳的治療決策,才能精準醫療,讓漫漫抗癌路無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