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台灣青少年近視問題持續惡化,近9成有近視,高中生約3成有高度近視,尤其手機等3C使用增加,甚至幼兒園小朋友就罹患近視,越早近視,度數增加愈快,愈容易高度近視,16歲石姓少女在小一就有近視,使用散瞳劑、角膜塑型鏡片控制,但出現畏光、過敏發炎等副作用而「間斷」使用,視力持續惡化,國三時已經重度近視達600度,醫師提醒,如果不治療及矯正,或改變生活習慣,成年後近視恐飆至8、900度,增加眼病變風險。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師李致名指出,近視是一不可逆的眼睛疾病,我國學童近視問題嚴重,根據最新國健署2018年調查,幼兒園大班已有近1成近視(50度以上)、小六生有7成、國三生近9成,高三生有3成5高度近視(500以上)越早近視,高度近視風險愈大,且高度近視易產生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病變等,甚至有10%會導致失明,因此近視防治需提早到幼兒階段,尤其要注意的是間斷性治療會使近視度數節節攀升。
石姓少女由於使用散瞳劑、角膜塑型鏡片出現不適而間斷使用,近視度數持續惡化,國一改戴眼鏡或隱型眼鏡,加上讀書等生活習慣難改變,去年國三已600度,再到中山附醫治療,接受完整驗光及治療,也包括角膜地圖、淚液測試,及數百種試片組選擇等,精準量身訂作出角膜塑型鏡片配戴,晚間及睡眠時配戴6小時以上,白天就能保持1.0視力,也無過敏或不舒服,她開心說,從她喜愛的游泳、潛水、騎馬、西洋劍、跆拳道黑帶都沒問題了,不但方便,也不會擔心度數惡化的問題。
中山附醫今天揭幕成立了近視控制中心,為民眾提供近視防治諮詢、角膜塑型鏡片驗配,未來更將與中醫大合作進行高階隱形眼鏡試驗控制近視,中山附醫院長黃建寧、副院長蔡明哲、陳志毅及眼科主任許閔彥、醫師李致名共同揭牌,石姓少女也參加感謝醫療團隊。
李致名表示,近視是無限遠的影像成像在視網膜前導致視力模糊,而學童近視原因主要以眼軸拉長的軸性近視為主,影響近視惡化的因素,其中20%為先天因素,與遺傳有關,另外80%為後天因素,主要與近距離用眼、戶外活動時間較少、都市化等環境因素有關。
近視治療目前實證醫學證實有效,為長效型散瞳劑,及角膜塑型鏡片,李致名表示,輕度近視學童可在睡前點長效型散瞳劑眼藥水控制近視,近視度數超過150度及視力不良影響日常生活的學童則建議同時配眼鏡矯正,但散瞳劑因濃度高低不同可能造成畏光及看近困難症狀,可藉由戴帽、太陽眼鏡、變色鏡片、多焦點鏡片改善,但仍有很高比例的學童因為以上症狀而中斷治療,他也提醒,長效型散瞳劑有貿然停藥的反彈效應以及長期使用的潛在風險,也是民眾需要注意的。
另外角膜塑型鏡片是一種多弧設計的夜戴型硬式隱形眼鏡,對中央角膜進行壓平而得矯正近視以改善視力,並形成周邊視網膜近視性離焦抑制眼軸增長控制近視,在晚上睡覺時配戴,白天移除鏡片後則可獲得清晰的視力,同時達到近視控制的效果,適合無法接受散瞳劑症狀以及視力不良需要配眼鏡的學童。
許閔彥表示,台大曾做田野調查,小學近視比例增加,18歲以下近9成近視,近10年間3C產品手機的使用、及近距離閱讀,歐美也增2倍,現在近視是國病,因此不要讓小朋友的眼軸變長,增加近視及高度近視病變的風險,因此 18歲以下的能控制到500度,不要高度近視。
李致名也呼籲家長們響應國健署提出的「護眼123」,每年定期檢查兒童視力1-2次、未滿2歲避免看螢幕,以及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幫助孩子遠離惡視力,並強調治療近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必須依個別情況而定,尋求眼科專業治療以評估學童最適合的治療方式,給予建議、治療、及追蹤。
相關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