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劉庭銘(圖)13日在記者會中說明,一名年逾50歲工程師在半年前驚覺走路時容易腿酸,躺下時能感覺肚臍旁一跳一跳的凸起,甚至用力觸摸時能感受到硬塊,檢查過後發現是「腹主動脈瘤」。(中山附醫提供)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傳真 112年6月13日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13日電)年逾50歲工程師曾接受心導管治療,近年來肚臍旁出現凸起,用力觸摸時有如硬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天表示,患者檢查是罹患腹主動脈瘤,若繼續擴大有可能發生猝死。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天召開記者會,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劉庭銘說明,這名年逾50歲的工程師,半年前,驚覺走路時容易腿酸,躺下時能感覺肚臍旁一跳一跳的凸起,甚至用力觸摸時能感受到硬塊,檢查過後發現是「腹主動脈瘤」。
對於主動脈瘤治療的主流方式,劉庭銘指出,目前大多是以主動脈支架做治療,但因腹主動脈支架要由腳的血管上去,所以連同周邊動脈阻塞,會同時治療,因此,會使用相當大量的顯影劑,但對於腎功能不佳的患者,腎臟可能會不保。
除了顯影劑下的主動脈支架手術外,劉庭銘說,另外就只能選擇傳統開腹的大手術,患者因為腎功能不佳,無法接受微創支架手術,對於傳統開腹的大手術,心裡也十分猶豫,遲遲沒有治療。
劉庭銘表示,主動脈是人體動脈血流最大的血管,一旦發生病變、產生變形時,會因此而擴大。主動脈瘤並不是腫瘤,但危險程度不下於腫瘤,初期往往是沒有症狀的,擴大的地方會產生血流的渦流,因而導致血球破壞、造成血栓,腹部的主動脈瘤擴大到超過5公分時,也容易破裂,嚴重可能猝死,所以主動脈瘤常常被稱為「無聲的不定時炸彈」。
劉庭銘指出,患者因為腎功能不佳,治療時使用不會傷腎的二氧化碳代替傳統顯影劑,利用二氧化碳氣體達到顯影的效果,不僅在沒有使用傳統顯影劑的情況下,成功完成微創腹主動脈支架手術,甚至完全沒有損害到患者的腎臟功能。(編輯:郭諭儒)
相關報導:中央社、ETtoday、聯合新聞網、聯合新聞網、中天新聞、自由時報
、群健新聞、中華新聞、台灣華報、台灣導報、網路社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