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植入後,淺著床怎麼辦?

## 🌱 *「醫生,我是不是哪裡做錯了?」*

這句話,她在診間裡講得小小聲的,像怕被誰聽見。

手指不停揉著包包的拉鍊,指節因緊張而發白。

結婚 1.5 年,沒避孕,本來以為孩子會「自然來」。

結果等到的不是兩條線,而是一次次的失望。



## 🌧️ **第一次來診:她的故事像一杯放了太久的冷咖啡——苦、冷、但喝下去還是希望再溫熱一次。**

🔹 年輕,AMH 5.36 —— 是個好消息。

🔹 但月經周期長達 **60–90 天**,像走不完的長廊。

🔹 SA 正常,先生牽著她的手,緊張得汗濕了一片。

🔹 檢查後發現:

– **左側輸卵管阻塞**
– **子宮內膜息肉**
– **VitD 嚴重不足(18.4)**

她把這些報告握在手裡,紙張微微晃動——那是她自己在發抖。



## 😣 **人工授精兩次全失敗的那個晚上,她哭著問:「是不是不適合當媽媽?」**

兩次 AIH,兩次希望、兩次破碎。

像站在海邊,把願望寫在沙灘上,下一秒又被浪拍走。

那天晚上,她抱著自己哭,哭到胸口像被石頭壓住。

但隔天,她還是硬撐著來門診。

那就是她堅強的地方。



## 🔬 **轉向 IVF:是決定,也是勇氣**

第一次取卵,24 顆。

那天她說:「肚子脹得像一顆蓮霧,走路都感覺裡面在滾。」

胚胎順利冷凍,像把希望一顆顆放進冰庫裡,等著春天。



## 💔 **第一次植入:有著床,但流走了**

D16 hCG 7.8。

「醫生,是不是有機會?」她眼裡閃著光。

但兩天後,那道光熄了。

**生化妊娠。**

那天她沉默地坐著,像一幅失去色彩的畫。



## 🧩 **深入檢查:答案慢慢浮出來**

🔸 ANA 1:160 —— 免疫問題

🔸 子宮內膜菌叢失衡 —— Lactobacillus iners 過高

🔸 息肉已切,但仍需調整子宮內環境

🔸 開始使用 Plaquenil、Bokey 進行免疫調節

她常問:「這些真的有用嗎?」

我回答:「你的努力,不會白費。」



## 🌈 **第二次植入:像重新點亮了一盞燈**

這次,她吸了一口氣說:「醫生,我準備好了。」

植入兩顆囊胚。

等待那幾天,她每天抱著熱水袋坐在陽台,聽風吹過植栽的聲音,感覺生命正在慢慢靠近她。

D16 那天,

她看到報告時,手抖到手機差點掉下來。

**她成功了。**

即使中間有 spotting、擔心、半夜睡不著,

但寶寶一路撐住了她。

她也一路撐住自己。



## 👶 **如今,她已順利足月生產。**

她抱著寶寶時對我說:

「如果不是那時候轉 IVF、不是做那幾項檢查,我可能還在原地。」



# 💡【衛教提醒】

✔ **人工授孕兩次失敗,就應考慮轉向試管嬰兒。**

✔ **著床失敗、生化妊娠、流產 → 應做子宮鏡、免疫檢查。**

✔ **找到原因、對症治療,懷孕可以更快達成。**



# 🤝【Call-to-Action】

如果你也在迷路、在等待、在一次次失望中感到害怕,

別再讓時間偷走你的機會。

歡迎私訊我們、預約諮詢。

讓我們一起找到屬於你的那條「回家的路」。💛

早期懷孕
小小胚胎開始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