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胸腔內科 吳子卿主任
肺癌高居十大癌症死因之首,佔台灣癌症死亡率的20%,主因缺乏早期診斷工具,八成以上診斷出時多為晚期,無法作外科手術的根除性治療;近10年來使用經皮熱燒融作為癌症局部治療的手段,具有微創、安全、可重覆治療等優點,提供癌症病人治療的另一種選擇與希望。本院自2011年起,4年多來共完成84例肺部惡性腫瘤個案的治療,提出報告。
經皮微創燒融治療原先使用在乳房、肝臟、腎臟等實質器官;方法是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導引下,將燒融針直接精確的插入腫瘤病灶中,將腫瘤加熱至60~110℃,導致細胞蛋白質凝固、變性、細胞染色體破壞、細胞死亡,而達到腫瘤燒融的目的。然而肺部與其他器官的差異,在於肺部充滿空氣、肺血管豐富,腫瘤隨著呼吸而移動使燒融針無法精確到達腫瘤;而且超音波定位在肺部無法使用,還需避開肋骨、縱膈、血管、心臟等重要器官,使得經皮插針的困難度與危險性大增,阻礙肺部燒融治療的發展。過去4年多來,我們藉著電腦斷層檢查呈現腫瘤的2D及3D影像,加上自創的雷射角度引導儀,協助精確的下針,避免多次穿刺,大幅降低氣胸、出血等併發症,4年裡84例病人,完成176顆肺部病灶燒灼治療;包括男性43人、女性41人,年齡48至95歲。病人以Xylocaine局部麻醉、配合偵測血氧、心跳、血壓、心電圖或加上Fentanyl與Dormicum 靜脈注射止痛與麻醉劑。
由電腦斷層定位,輔以雷射角度引導儀,從定位、麻醉、插針、微創燒融、評估療效與併發症,到送回病房,單一病灶約需45~60分鐘,每多增加微創燒融一個病灶,約需增加30分鐘的療程。病人全程神智清醒,治療後在病房經48小時觀察無礙後出院。
肺部燒融治療適應症:
- 早期肺癌病人合併有高齡、心肺肝腦腎功能差,無法承受手術之早期肺癌病人。
- 轉移性癌:少於3-5顆的轉移性肺癌。
- 輔助治療:晚期肺癌病人在接受化療或放射治療後腫瘤變小,以燒融治療將殘存的腫瘤燒融。
依腫瘤需燒融的範圍大小,選擇射頻針或微波針燒融。本院84例病人176顆腫瘤,分別為:射頻66人/132顆、微波21人/44顆,適應症分別為:① 6人、② 28人、③50人。
近期引進最新的、一次使用兩支針或三支針,多針並聯燒融,可從原先的三公分腫瘤,擴至五公分腫瘤,治療的體積增加到五倍;對於較大的腫瘤提供一個治癒的可能。
併發症:
在119次住院燒融治療176顆病灶中,無死亡、需插管、急救或緊急手術之併發症。有3次因氣胸需置放胸管約佔2.5%,兩位在3天內移除胸管;其他之咳嗽厲害16次、咳血2次、皮下氣腫1次、皮膚針孔灼傷8處。所有併發症,除1人氣胸而延長住院5天外,其餘未影響預計出院的標準治療天數。因燒融治療不會造成太大的不適,一位64歲女性大腸癌病人接受6次治療,將陸續發現的十多顆轉移性肺癌一一燒融。
追蹤:
每3-6個月以胸部X光、CT或PET-CT追蹤,對早期肺癌6例有5例存活,分別為55個月(50個月時局部復發再度燒灼治療)、52個月、27個月、26個月、16個月(95歲時死於腦部轉移);此治療以轉移性肺癌局部治療效果佳。
肺部腫瘤經皮燒融治療,病人肺功能經過追蹤檢查,沒有任何損耗,證實為安全、有效、低併發症的微創治療,對不適合手術或不願意接受手術之肺部腫瘤提供局部治療的選擇。針對早期肺癌或少數量(<3顆)轉移性肺腫瘤,及晚期經過化療或放射治療後少數殘存腫瘤的燒融提供輔助治療。晚期肺癌的輔助治療,藉著短期內大量減少殘存的肺癌細胞,以爭得寶貴的喘息時間,但僅於局部效果,其預後與遠端尤其腦部是否轉移有關。目前,對晚期原發性腫瘤合併化療與電療,尚需更多研究來驗證療效。
感謝團隊成員:胸腔外科林巧峯主任、X光技師涂獻堂先生、腫瘤內科吳銘芳主任、曹世明主任以及燒融技師、賴怡伶護理師長期的努力與配合,讓此新技術能在中山生根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