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免疫風濕科】僵直性脊椎炎最新藥物發展趨勢

文/過敏免疫風濕科 魏正宗 主任 

目前已上市或即將上市的新藥有:

  1. 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NSAID):為最基本的藥物治療,不僅能減少發炎反應,減輕疾病所帶來的疼痛,甚至有研究顯示每日規律服用此類藥物可減少脊椎的鈣化及黏合。
  2. 免疫調節劑(DMARD) :另外週邊型患者可搭配免疫調節劑(sulfasalazine)的使用,以調節免疫功能。免疫調節劑可以改善僵直性脊椎炎的週邊關節炎,但對中軸關節的症狀並沒有太大的改善。
  3. 抗腫瘤壞死因子生物製劑(TNF-α抑制劑):為目前治療僵直性脊椎炎的主流,此類藥物是以基因工程方式製造出融合蛋白或單株抗體,精準的瞄準這些異常的免疫分子,以抑制發炎反應,近幾年國內針對僵直性脊椎炎已陸續上市了多種此類藥物,包括Etanercept(Enbrel,恩博)、Adalimumab(Humira,復邁)、Golimumab(Simponi,辛普尼),此類藥物因分子量大,須以皮下注射方式治療。
  4. IL-23抑制劑:Ustekinumab (Stelara,喜達諾)由楊森藥廠研發,已通過台灣健保,用於乾癬及乾癬關節炎病人,療效極佳,為目前治療乾癬最有效的藥物。另外百齡佳藥廠的IL-23抑制劑在初步的研究顯示對乾癬病人也有很好的療效,治療三個月平均可以降低皮膚乾癬的嚴重指標(PASI)達75%。
  5. IL-17抑制劑:諾華藥廠的Secukinumab (Cosentyx,可善挺)已於2015年底在台灣上市,在歐洲及美國都已核准用於僵直性脊椎炎,乾癬及乾癬關節炎。目前中山醫學大學正參與此藥的全球臨床試驗,此藥對僵直性脊椎炎效果不錯,安全性更好。未來IL-17及IL-23相關生物制劑可說是治療僵直性脊椎炎、乾癬及乾癬關節炎的最熱門之藥物。
  6. 口服型小分子標靶藥物:相對於皮下注射型的TNF-α,口服型小分子標靶藥物是未來備受矚目的新藥趨勢,目前由輝瑞藥廠所研發的Tofacitinib已經通過美國FDA審核並可使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此藥物作用機制是藉由阻斷人體內激活免疫和發炎反應的訊號JAK通過,進而減少相關的發炎細胞激素的產生,而達到治療關節炎的目的。目前有多項臨床試驗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明顯的療效,相較於傳統口服藥,Tofacitinib更能減輕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及表徵、預防關節的結構性損害和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副作用以感染較常見,但機率不高,仍屬可預防及處理。因此國內正積極進行此藥物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及乾癬性關節炎的臨床試驗,期待未來某一天此藥物也能在國內被廣泛使用,讓更多的風濕免疫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