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4/05/30
一、 Q:結核病是甚麼?
A:結核病是一種由耐酸性結核桿菌所引起的慢性傳染病,不會遺傳也不是絕症。
結核病目前仍普遍存在於全世界,尤其是未開發及開發中國家的慢性傳染病,它是由結核桿菌感染所造成的。
初感染之後,一般人終其一生體內結核菌再度活化而發病的機率約為5-10%,其中約有一半是在感染後的前5年發病,而以第1年的危險性最大。
結核病可以發生在人體任何器官或組織,如淋巴結、腦膜、胸膜、骨骼、皮膚、泌尿生殖道等;不過以侵犯肺部最多,在各種結核病當中肺結核占了九成;而在臺灣比較常見的肺外結核為淋巴結核及骨結核,其次為結核性腦膜炎,肺外結核的發生率遠比肺結核來得低。若給予適當的抗結核藥物治療,結核病幾乎可以百分之百痊癒,但若不予治療,則在3年內,約有一半的病人會死亡。
二、 Q:結核病會有那些症狀?
A:結核病早期並無明顯症狀,也不會產生不舒服的現象,所以很容易忽略而延誤病情,而在臨床上常見的症狀有咳嗽、咳嗽有痰、胸痛、體重減輕、倦怠、食慾不振,發燒、咳血等,當出現以上症狀,可能已經是中度或重度肺結核了,建議盡速至醫療院所做進一步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三、 Q:怎麼診斷是否得到結核病?
A:診斷結核病的檢查主要靠驗痰和胸部X光檢查,其中驗痰的結果和疾病的傳染性息息相關;所以一旦懷疑罹患結核病,應接受驗痰。另外胸部X光也是診斷結核病很方便的工具,一些病灶輕微,還不具傳染性的早期病人,胸部X光可以協助醫師診斷。
四、 Q:如何預防感染結核病及保護身邊的人不被結核菌感染?
A: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形態,提升自身免疫力及落實個人良好之衛生習慣與咳嗽禮節,並避免出入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及醫療院所,萬一和具傳染性的結核病患(痰裡有細菌),有長時間相處,請定期追蹤並主動告知醫師接觸史以預防感染結核病。
另,結核病人應遵從醫囑接受治療、規則服藥,並且保持個人良好之衛生習慣,如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帕或衛生紙掩蓋口鼻、吐出的痰液用衛生紙包好丟入馬桶沖掉以及室內保持空氣流通。
此外,具傳染性期間,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如有必要時(如就醫),務必做好包括戴口罩(醫療級以上等級口罩)等個人防護。
五、 Q:結核病接觸者檢查項目有哪些?
A:為了結核病接觸者自身健康,且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結核病接觸者應依公衛人員安排接受相關檢查。
目前結核病接觸者檢查項目包含「胸部X光檢查」與「潛伏結核感染檢驗」:
1.胸部 X 光檢查:所有接觸者皆需進行胸部 X 光檢查,目的在於確認是否為結核病發病個案。
2.潛伏結核感染檢驗:若您是高傳染力結核病個案之接觸者或中傳染力之未滿 13 歲的兒童接觸者或同住或本身患有慢性病之接觸者,則亦須進行潛伏結核感染檢驗,目的在於了解是否感染結核菌。
2歲以上進行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之抽血檢查、2歲以下為皮膚結核菌素測驗。
六、 Q:潛伏結核感染是甚麼?是否會傳染?會發病嗎?
A1:當感染到結核菌後,結核菌在肺部會被肉芽組織包覆,免疫力夠時,可控制不發病,這種平衡的狀態稱之為潛伏結核感染。
A2:感染不等於發病,潛伏結核感染者之健康狀態與一般人無異,被感染還沒有發病的人是沒有任何症狀的,也不會傳染給別人,毋須擔心。
A3:一般人受到感染後,終其一生約有5~10%的發病機會,且距離受感染的時間愈近,發病機會愈大。感染後是否發病,會因為宿主的健康狀況、免疫狀態等因素而不同。請配合衛生單位建議於約定的時間內進行檢查,才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或者排除被感染與發病的可能,免除不必要的擔憂。
七、Q:吃抗結核藥物會有什麼副作用呢?可以自行停藥嗎?
A1:可能的副作用有:噁心、胃部不適、腹脹、食慾不振、關節痠痛、手腳麻木、皮膚起疹/出現水泡、發癢、變黃、視力模糊、聽力受損、暈眩、眼白變黃等。建議您加入都治計畫(DOTS)由關懷員每日關懷服藥,協助結核病病人進行副作用評估與處置,並請立即回原治療醫院請醫師評估處置。
A2:千萬不可以!如果治療時間不夠,雖然病情看起來似乎已經完全好了,但是貿然停藥的結果極可能造成復發及產生抗藥性。另,服藥一旦發生副作用,應立即回診。只要配合醫師調整藥物劑量及種類,一定可以解決問題的。
八、Q:如果我是潛伏結核感染者怎麼辦?
A:潛伏性結核感染者,一生中約有5~10%發病機率造成肺內或肺外結核,其中又以感染後第一年的發病機率最大。當醫師診斷您為潛伏結核感染者時,只要在未發病前,由醫師評估,給予合適的預防性處方治療,並接受公共衛生的都治關懷服務,配合完整的預防性治療,超過90%以上的人可避免日後發病,也避免未來發病時傳染給同住者與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