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子醫學科】手臂橈骨密度測量對骨質疏鬆患者之重要性

文/核子醫學科 羅浚哲放射師、翁瑞鴻醫師       台灣社會人口組成逐步邁入高齡化,可預期骨質疏鬆症必將日甚威脅國人健康。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是一種骨骼礦物質流失的現象,導致骨結構內孔隙變大、變脆弱,大幅度增加骨折風險的疾患。骨折一旦發生,後續之罹病率相當高,如股骨骨折一年內的死亡率達20%,故醫界莫不以「沉默的殺手」視之。       用在診斷骨質疏鬆症的檢查工具相當多元,如: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普通X光,定量電腦斷層儀(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QCT),和定量超音波(quantitative ultrasonography)等。本院即是採用國際公認的診斷黃金標準的雙能量X光吸收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 1994)的定義:以DXA檢查腰椎、髖關節或手臂1/3橈骨等部位任一處,骨質密度低於正常年輕人骨質密度平均值達2.5個標準差(S.D.),即T分數≦-2.5,則符合骨質疏鬆症的診斷(如表一)。 表一、WHO根據骨密度值T分數,定義骨質疏鬆症的分級方式 骨質密度檢查的臨床適應症有以下情形: 篩檢與診斷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患者發生骨折的危險程度; 骨質疏鬆症患者經治療後評估療效。       目前國內健保給付骨質疏鬆症藥物的條件仍以DXA的檢查結果來判定。由此可見,DXA骨質密度檢查在骨質疏鬆症者處置上不可或缺的角色。國際臨床骨質密度學會(ISCD)建議:例行性的DXA骨質密度檢查需測量部位包含腰椎和雙側髖關節,在特殊情況下可改為手臂橈骨檢查。此特殊情形包括腰椎和髖關節均不符合採納條件,如:(1)腰椎壓迫性骨折或有金屬植入物;(2)人工置換關節(圖一);(3)超過儀器體重限制患者;(4)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根據研究,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骨質最低部位往往在手臂橈骨,有10%只做例行DXA骨質密度檢查的骨質疏鬆症患者會被高估為骨質減少(osteopenia)。       在執行骨質密度檢查時,我們很難避免被詢問檢查的輻射劑量,且若再進行手臂橈骨檢查,勢必增加患者的曝露劑量。但根據ISCD官方資料說明,當使用DXA進行腰椎、髖骨,和手臂橈骨骨質密度掃描時,其輻射劑量(有效劑量)分別測得為0.7-2.0微西弗、0.7-5.4微西弗、及約0.1微西弗。上述數值均低於台灣地區天然背景輻射,因此受測者是絕對可以安心無虞的。       本院對於造福病患的先進儀器引進,向來不落人後。2016年初核子醫學科引進可執行手臂橈骨密度掃描之設備套件。對於無法進行常規臨床骨密檢查或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病患,堪稱佳音。因可避免骨質疏鬆症患者匱於檢查結果或被高估,而無法順利申請健保給付藥物的窘境發生。       希望藉本文能使讀者更進一步了解,骨質密度測定對於骨質疏鬆的重要性,亦盼能使院內醫師與同仁對於新引進之設備有更多興趣,激發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優秀的儀器設備發揮最大價值。 圖一、一位75歲女性的常規DXA骨質密度檢查影像。在腰椎第一至第四節發現有多發之壓迫性骨折。其雙側髖關節皆有人工植入物(藍色部分)。該患者腰椎與雙側髖關節均不符合納入評估骨質密度的條件。 圖二、與圖一為同患者的手臂橈骨DXA骨質密度檢查影像。因該患者常規DXA骨質密度檢查不適用,我們隨即為其進行前臂DXA骨質密度檢查,確診患者為骨質疏鬆症。經適當治療後,目前情況穩定繼續於門診追蹤。

Read More

【身心科】運用生活調適的40撇步 自助度過憂鬱焦慮的難過

文/身心科 李俊德 主任 憂鬱時,腦海裡都是負向的想法,失去活力,不想與人互動,常常將自己關起來或是躺床。焦慮時,沒辦法放鬆,總是過度擔憂,無法控制擔憂。憂鬱與焦慮的情緒,常同時或輪流出現。 憂鬱焦慮,在接受藥物或心理治療時,如果能做好生活調適,也能加快度過憂鬱焦慮的難過時候。生活調適的方法眾多,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有效方法,而且鼓勵自己實踐它! 運用以下生活調適的40撇步,不論是暫時的心情不好,或是受憂鬱症焦慮症的症狀干擾,讓自己幫助自己度過憂鬱焦慮的那段難過時光: 自責生病的事實,只是讓自己更難過,其實並無濟於事。 如果我得了憂鬱症或焦慮症,那代表我生病了。生病了,最重要的是:接觸正確的疾病資訊,了解它、接受它,然後用最正確的方法來減除症狀。 如果只是暫時心情不好,並非憂鬱症或焦慮症的影響。那麼實踐以下的建議,也能有效的紓解心情。 健康第一:在所有的生活項目中,健康永遠排第一!我所努力的生活調適,不但能夠恢復健康,而且能促進健康,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找事情做:當煩躁不安時,的確難以靜心或轉念,此時找事情做,除了有效的轉移注意力外,也容易讓心情逐漸靜下來。 勉強自己找事情做,勝過整天臥床。 試著設定自己短期能完成的小目標:如拖地、整理東西、外出散步、跳舞…等。 從事放鬆的活動:如冥想、唱歌、興趣活動、聽輕音樂、看輕鬆的電視節目、簡單的家事等,放鬆活動能抵消緊繃,同時增加放鬆的感受。即使仍然不安,帶著不安的心持續做事情,事情完成後不安也跟著降低了。 腹式呼吸:做5到10分鐘的腹式呼吸,能讓自己放鬆。 靜坐:假使以往會靜坐,那常靜坐能讓自己靜心及放鬆。 閱讀:看報紙的輕鬆版面。看網路、電子書,到圖書館或書局找自己想看的書,如關於勵志、心靈成長、溫馨內容的書。 從事活動,如:園藝、曬太陽、看喜劇片、洗個舒服的澡、與家中小孩玩、看場好電影、看運動比賽…等。 替自己買禮物。 戶外走走:例如到附近的公園、學校、廣場,到戶外親近大自然,欣賞天空、行人、樹木…等。 找朋友聊聊:有心事,找好朋友或家人談談,說出來總比不說來得好。 寫下來:如果講出來不方便,那建議寫下來。記錄心情雜記,先記下當天好的回憶,再來記下難過的事情。目的是放大好事縮小難過的事,更能抒發情緒、處理情緒。 吃東西:假使食慾不好,就以少量多餐方式,補足身體所需的營養與熱量。或是找好朋友吃個飯,或是吃些不一樣的餐點,來改善心情。 整理東西:將家裡或工作的環境整理一下。 適當的睡眠:維持規律的就寢及起床時間,但不是整天臥床。 均衡健康的飲食:如增加有機的蔬菜水果、增加高抗氧化的食物、補充維他命B及C、增加深海魚或深海魚油的攝取。 做運動:如走路、慢跑、游泳、騎腳踏車…等。做運動的好處很多,如放鬆、促進腦部分泌更多的情緒傳導物質而減除憂鬱焦慮的症狀、增加活力、提升抵抗力。 選擇適合自己的宗教信仰。 養寵物:假使你有養寵物,寵物能陪伴你,也鼓勵你多走動。 一次專注做一件事情:很多事情需要處理時,可以先記下來。處理完一件,再來專心處理下一件。 做志工:持續以往的志工活動。假使沒有當過志工,建議找居家附近的團體當志工,接觸人群,轉移注意力。 假使有些事情讓你感到很焦慮或壓力很大,可試著運用資源,比如找人幫忙。 盡可能維持接觸人群,並持續從事以往喜歡的活動,勝過孤立自己。 每天花一些時間處理自己的情緒。 處理自己的壓力:平時就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壓力大時,選擇正確健康的方式,來處理壓力。 嘗試一些好的改變,例如:將複雜的生活轉為單純的生活。 轉念就是找到正確的想法,或是找到對自己有益的想法,例如:放下一直想改變別人的執著、以感恩心當出發點來進行轉念、知足不抱怨、不跟別人比較、多重視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憂鬱症焦慮症還沒有康復前,不要做出重大的決定,如離婚、離職…等。因為康復前所做的重大決定,通常事後容易後悔。 信心與耐心:假使進度不是很快,請不要放棄,持續保有耐心與信心。 若常出現死亡念頭,請務必告訴家人或朋友陪伴你。上網查詢各醫學中心的「自殺防治中心網站」查詢資源,打電話給諮詢機構(張老師中心,生命線中心、台灣自殺防治中心)。更困擾的是,假使出現強迫性的自殺計畫,就必須立刻到精神醫療機構求醫,馬上會獲得醫療的協助。傷害自己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千萬要避免遺憾的產生。 藥物治療:若正接受藥物治療中,記得按時服藥,有任何服藥的不舒服,或症狀的改變,請跟自己的醫師討論。 接受醫療院所的治療:首先選擇你信任的醫師。自己的症狀或是病情,一切都要告訴醫師,以讓自己獲得最大的幫忙! 自助式的生活調適後,仍然力有未逮,建議運用資源,比如找人幫忙。 不酗酒,不濫用安眠藥 (不在白天服用安眠藥睡覺)。因為,不健康的行為會讓憂鬱的症狀更加惡化。 學習:學習健康的人生觀、培養休閒嗜好、學習處理壓力的好方法、學習放鬆方法。學習,讓自己的生活調適做得更好,讓自己能因病得福! 繼續為自己的健康努力,一切將會更美好的!

Read More

【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中山IDS醫療服務~和平區居民健康的守護者

文/家庭暨社區醫學部 楊博仁 主治醫師 緣起 和平區位處臺中市之最東部,面積約佔臺中市之一半,是人口最少、密度最低的行政特區,其三面環山與橫貫其中的大甲溪流域自成完整的天然疆界。其中梨山地區於民國88年中橫公路歷經921強烈地震災後,中橫谷關至德基段嚴重坍方,致使道路中斷而常與外界隔絕,居民交通極為不便。自民國90年8月開始,由梨山衛生所承作梨山地區IDS,為和平區IDS的前身,至民國100年共執行五期計畫。 平衡醫療資源的起點─IDS計畫 和平區因地理環境特殊,無法吸引醫護人員前往執業,導致醫療資源普遍缺乏,為維護整個和平區居民之健康及促進當地整體之醫療服務,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整合既有鄰近之醫療院所及衛生所等單位,共同組成醫療合作團隊,以分工合作的運作模式,自民國101年5月起,承作「和平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DS),目前執行為第三期計畫。 計畫服務內容簡介 定點門診。 梨山衛生所24小時急性醫療照護:含夜間門診、夜間待診及例假日門診、武陵醫療站假日門診、山難緊急救護及急診傷患轉送。 依當地疾病型態及居民需求,安排肝膽腸胃科(本院腸胃科提供)、精神科、眼科等專科診療。 巡迴醫療:涵蓋大安溪線、大甲溪線及梨山地區,深入山地各部落內設置服務據點。 針對臥床、行動不便及失能者,提供居家訪視及到宅診療。 定期舉辦團體衛教活動,以提升山地衛生教育。 建構整合性慢性病照護資訊管理平台:含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及痛風等慢性病管理。 預防保健:老人流感注射及口腔癌篩檢。 長期照護轉介:於南勢里設置長期照護服務據點及管理中心,提供長期照顧申請、諮詢及轉介。   IDS計畫的實施成效 本院自101年承接IDS 計畫,實施成果如下:巡迴醫療共計服務53663人次、到宅診療676人次、肝膽腸胃科專科診療11261人次、眼科2048人次、精神科1831人次、整合性慢性病管理收案數740例、定期舉辦團體衛教216場,整體醫療服務改善計劃之民眾滿意度95%,104年成效指標達成率達95%,更為中區之冠。 結語 和平區IDS計畫實施至今 在增進和平區醫療可近性、提高醫療照護品質及促進社區健康,已經達到一定的成效。歷任家醫部醫師,及從事山地醫療的醫護團隊,不畏道路險阻,不懼風吹雨打的挑戰,都努力扮演好自己角色,一起盡心盡力守護和平區居民的健康,真正體現了醫療無疆界,醫療關懷無所不在之願景。 附記:梨山衛生所IDS護理人員目前由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聘請,由衷感謝本院護理部、肝膽腸胃科、資訊室、藥劑科、檢驗科、健保組及掛號室等單位,一直以來對IDS業務推展的支援與幫助。

Read More

【小兒外科】腹股溝疝氣的手術時機

文/小兒外科 謝明諭 主任 ● 腹股溝疝氣簡介 腹股溝疝氣是小兒外科相當常見的疾病之一,盛行率約3.2%左右,也就是說三十個小孩子就可能有一個疝氣。腹股溝疝氣的形成是胚胎發育時期,約32到34週左右,睪丸會從腹腔內發育成熟並開始從腹腔內通過一個「門戶」(鞘突)到腹腔的外面,再經由腹股溝管到達陰囊。這「門戶」若沒有關閉好,腹腔內的器官(如腸子、卵巢)就會通過門戶跑到身體外面來。胚胎發育時,左邊的睪丸會先下降,右邊較慢,所以右邊的門戶較晚關閉。因此男生疝氣有54.1%以單純右側表現,39.7%則以單純左邊表現,在足月產的孩子身上兩側疝氣只佔了16.6%,但若早產孩子,雙側疝氣的機會就將近一半了。 女生由於沒有睪丸通過的關係,疝氣的機會僅男生的七分之一左右。但因男生的疝氣有將近85%在一歲前就已發現並手術處理了,所以在入國小、國中學童體檢時,男女比例就約1:1左右,甚至某些學校女生的疝氣人數還略比男生多。   ● 臨床表現 疝氣外觀的表現是腹股溝處不對稱的腫大,當跑跳、用力咳嗽、解便時會變得更大且不舒服,而平躺時多會自行消失。有的男生發生疝氣的缺口較小,只有腹腔裡面的腹水會跑到陰囊來,所以腹股溝沒有腫大的現象,但陰囊會出現不等大的情形。雖然陰囊水腫其腹腔缺口較小,不易發生腸子卡在缺口的狀況,但由於腹水溫度較高的緣故,會對睪丸發育造成傷害,若超過六個月大沒有消失的陰囊水腫,還是建議手術治療(以往建議一歲前,但最新的研究支持6個月大左右就手術,對睪丸的保護效果較好)。   ● 其他可能的診斷 雖然疝氣外觀的表現是腹股溝處不對稱的腫大,但只有腹股溝腫塊也不一定就是腹股溝疝氣。常見的腹股溝腫塊還有:腹股溝膿瘍、隱睪症、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血管瘤、精索積水、外傷等。一般說來,只有真正的疝氣會有用力時變大、平躺時縮小的情形,若不確定,請到醫院由專業醫師判斷。   ● 治療策略 疝氣不會自行痊癒,一定要手術治療,因此問題在於何時手術。如前述,疝氣是體內器官(大多是腸子)經由「門戶」滑脫體外的結果,若器官滑脫而「卡住」,可能造成器官缺氧、壞死(腸子約8小時左右就可能壞死、破裂),不但讓孩子在無法好好準備下(足夠的禁食時間)接受手術,增加手術風險。且可能需要切除壞死器官、增加住院天數,更可能造成腹膜炎、敗血症、腹腔沾黏等問題。 當器官卡住、缺氧的一開始(還不到壞死),腹股溝腫塊會劇烈疼痛,如果感到疼痛時將腫塊推回去、解除卡住狀態,就不會有壞死的問題。   ● 嬰兒、幼兒應該何時手術? 所以對於還不能正確表達自己身體不適的嬰兒或幼兒來說,當器官卡住時,因為劇烈疼痛的關係,孩子會哭鬧不停,但也難以判斷是因為器官卡住、疼痛而哭鬧,還是其他原因造成哭鬧。分辨的方法只有將腫塊推回腹腔,如果很好推回,或甚至推回後馬上跑出來,就意味著目前沒有卡住的問題,孩子的哭鬧應該是別的原因。如果無法順利推回,就可能是卡住了。 但一般的家屬無法自行推回、判斷,且孩子無法表達身體不適,建議儘早手術,一方面可避免器官缺氧,一方面也減輕父母照顧的壓力。   ● 一般兒童應該何時手術? 當孩子可以表達自己身體不適,例如:指出疝氣的部位疼痛時,就不用急著手術了。當學校體檢被告知腹股溝疝氣後,建議安排在寒暑假手術,一方面不會因手術而影響學校學習進度,二方面也有足夠的時間休息與恢復。   ● 如果卡住就一定要緊急手術嗎? 當疝氣卡住時,第一選擇一定是想盡辦法將疝氣推回腹腔,然後至少隔三天以上再手術。因為滑脫出來的器官在缺氧前會因血液回流受阻而腫脹,若可推回,在消腫前也不會滑脫出來。另一方面,疝氣囊會因卡住而水腫,這時手術會因為疝氣囊水腫、易碎,而增加手術後復發的風險。 但若卡住的疝氣在專業醫師努力下仍無法順利推回去,或是因為器官壞死造成皮膚出現紅腫、瘀血等感染跡象,或甚至孩子已經呈現休克狀態,急診手術就是不得不的選擇了。   ● 結論 以目前的醫療而言,疝氣治療只有手術一途。對於無法表達自身不適的嬰兒、幼兒,出現疝氣時必須儘早手術以減少照顧者的壓力。但對於能表達自己不適的孩子,則可以選擇寒暑假才處理。對於卡住的疝氣,第一選擇還是推回去後,隔幾天再手術,以免因為疝氣囊仍因水腫、易碎的狀態下,造成日後疝氣的復發。 總之,當孩子有疝氣時,我們的選項不是「要不要開刀?」,而是「應該什麼時候開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