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科】自殺防治 陪您走向陽光

文/精神科 自殺防治中心 朱柏全 主任

田正儀 個管師

自殺防治工作一直為衛生主管機關重點項目之一,本院自殺防治中心已協助本院自傷/自殺個案進行關懷及追蹤輔導工作多年。

自傷/自殺的原因複雜而多樣,往往包含了精神疾病、心理學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家庭因素、人際關係問題、以及生物性體質因素等。人人都可以擔任自殺防治守門人,「關懷」和「支持」自傷/自殺個案,能夠在對方最需要關心的時候看到他們所發出的求救訊息,也能適時的給予鼓勵並提供資源協助,陪伴走過低潮的幽谷,邁向光明的未來。

 

故事分享

紅豆阿嬤在內科病房住院的時候,經原醫療團隊會診身心科,進而介入長期追蹤關懷。阿嬤表示,常覺得心情很鬱悶,看甚麼都不順眼,以前不在意的小事情,現在變得很容易生氣;生活上許多壓力,讓自己覺得快喘不過氣;最近會出現活得好累,不想再活下去的念頭。

身心科醫師至病房會診時,紅豆阿嬤很擔心別人的眼光,猶豫是否要到身心科門診治療。在住院期間身心科個案管理師定期會談及關懷,建立信任關係,並且在服用身心科醫師建議的藥物之後,阿嬤覺得自己比較不會鑽牛角尖了,願意出院之後,繼續接受身心科門診治療。現在阿嬤覺得自己恢復以往的自信,可以享受生活的樂趣,很喜歡現在的自己。

 

個案可以這樣幫助自己

  1. 充足的睡眠:是最基本的生理功能與需求,沒有優質的睡眠,常導致情緒浮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渙散。
  2. 均衡的營養:可以提高面對壓力的反應力,避免太餓或過飽,在煩躁或緊張的時候,應避免大吃大喝。
  3. 持續的運動:適當且持續的運動能解除焦慮,規律的運動可維持健康的體能,以應付生活壓力與危機。
  4. 休閒生活的安排:休閒活動可以調節情緒,增加生活樂趣及成就感。
  5. 練習自我放鬆:當我們透過腹式呼吸、肌肉放鬆或其他相關的方法放鬆身心時,減低壓力所引發自律神經失調的相關症狀。
  6. 尋求精神科/身心科協助。
  7. 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

 

家屬/朋友可以這樣幫助個案:

  1. 當事人的需求:
    • 孤單寂寞→想要有人陪伴在身邊。
    • 傷心難過→需要有人說好話給溫暖。
    • 無助無力→想要有人支持他、給他依靠。
    • 懊惱憤怒→想要有人同理傾聽,情緒得到適當的發洩與紓解。
  2. 家屬與當事人的相處技巧:
    • 陪:生活起居之陪伴 (不抱怨、不質問、不厭煩)。
    • 聽:當事人主動訴說 (不插嘴、不問話)。
    • 說:和顏悅色,生活雜談 (不哀求、不責罵)。
  3. 陪伴接受專業藥物治療。
  4. 引導接受專業心理治療。

 

家屬/朋友可以這樣幫助自己:

  1. 正確的想法:
    • 他會自傷/自殺,是因為心理生病了,不是誰害的。
    • 他是因為生病而自傷/自殺,不是誰的錯,也不是誰有罪。
    • 自傷/自殺是生病的行為,如果他再次自傷/自殺,是因為他不願或沒有接受完善的治療,而不是家人的過錯或罪孽。
  2. 生活調適的原則:
    • 守護著自傷/自殺未遂者,並不是以他為生活的重心,而是更努力創造一個生命力充沛的好榜樣與保護性的家庭環境。
    • 悼念自殺者,重點在於妥善安排後事,令其入土為安。以對他的思念,產生新動力「為我→為他→為我們而活」,啟動新的生涯規劃。
    • 面對自己的創傷,主動向醫療機構求助,或主動尋找專業治療諮商。
    • 接受成長課程、家庭危機管理課程或團體治療,學習如何幫助家人或自己的方法,創造與維持健康的自我與家庭。

 

參考資料: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殺防治協會

 

 

~ 珍愛生命 . 希望無限 ~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身心科 關心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