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3D立體定位導航(Navigation)內視鏡微創手術

復發性鼻塞、鼻竇炎、鼻瘜肉,反反覆覆、反反覆覆,令你心煩嗎?

文/耳鼻喉科 黃承楨 主治醫師

反反覆覆的鼻塞是耳鼻喉科門診最常見的症狀。常見原因,包含鼻中膈(隔)彎曲、下鼻甲肥大(厚)、鼻竇炎、鼻瘜肉、腺樣體肥大,鼻腔或鼻咽腫瘤。合併症狀有打呼(鼾)、睡眠呼吸中止、張口呼吸或嗅覺變差。鼻塞的原因不同,治療方式當然必須量身訂做。
鼻中膈彎曲或下鼻甲肥大患者,治療方式為內視鏡鼻中膈矯正及下鼻甲微創手術(螺旋刀手術- Microdebrider)。原理是利用微創刀將下鼻甲肥大組織抽吸縮小,保留正常鼻黏膜,接著在內視鏡系統下移除彎曲的鼻中膈,術後外觀無傷口,幾乎100%解決鼻塞問題,且復發機率低。手術時間約30分鐘至1小時,門診手術或住院休養一晚。

腺樣體肥大患者,治療方式為內視鏡微創切除手術。原理是利用微創刀將腺樣體多餘組織吸除,保留正常腺樣體組織,外觀無傷口,也不會復發。手術時間約20分鐘,門診手術,不需住院,術後當天飲食皆正常。

 

慢性鼻竇炎、鼻瘜肉患者,治療方式則為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簡稱FESS),一般可以治癒8-9成患者。原理是利用內視鏡搭配微創旋轉刀,將病變的組織如鼻瘜肉,肥大骨頭移除。打開阻塞的鼻竇開口,恢復鼻竇纖毛功能。但對於1-2成復發性鼻竇炎或鼻瘜肉患者,傳統內視鏡手術因為是2D平面視野,手術清除範圍就相對來的保守,特別是在靠近眼睛或顱底的位置,造成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3D立體定位導航(Navigation)系統,已成為臨床內視鏡微創手術最重要的幫手。原理是將病患術前電腦斷層影像上傳至導航系統,術中利用光學定位,建立個人即時(real-time)3D立體影像。能將鼻瘜肉及發炎組織清楚定位(誤差範圍僅1~2mm),進而區別眼睛、顱底等正常重要組織,可精確定位並移除病灶組織,大大增加治癒率,降低併發症及增加病患手術安全。目前立體定位導航系統,已納入健保給付範圍,患者不需要額外自費。

趙先生、75歲,曾於2011年接受鼻竇炎手術,當時住院4天,術後在移除鼻填塞物相當痛苦。近幾年感覺到鼻塞反覆、黃鼻涕、嗅覺降低、睡眠品質不良,診斷為復發性鼻竇炎合併鼻瘜肉增生。於2018年接受3D立體定位導航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療,術後住院1晚,術後移除鼻填塞物無明顯疼痛感。目前病患術後追蹤恢復良好,無鼻塞及黃鼻涕症狀,生活及睡眠品質大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