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眼科 許閔彥 主任
「黃斑部」是人類視網膜中央的感光區,佈滿人體最精密的錐狀感光細胞,負責將看到的訊息傳遞至腦部,人的眼睛就像即時轉播相機,黃斑部如相機的底片,而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一種因黃斑部產生病灶導致中心視力衰退的疾病。好發50歲以上的族群,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退化,是導致老年族群失明的主因。此外眼睛有兩個,常常很多人一個眼睛有問題,便改用好的眼睛看而忽略了問題的眼睛,導致延誤就醫。
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會出現滲水、出血甚至長出新生血管的徵狀,造成視網膜水腫,甚至發生局部剝離狀況,其病程變化快速,症狀惡化時會產生塊狀黑點遮住中心視線,即中心盲點,最後由小黑點變成大黑影而喪失中心視力,會在短時間內造成中心視力嚴重受損,應立即接受治療。
黃斑部病變的最新治療方法是使用「眼內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直接作用於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可使脈絡膜新生血管萎縮,且結疤較小,病人的視力進步機會較大,是目前治療黃斑部病變的首選。患者如果發現有單眼視物扭曲變形、視野出現中央暗影甚至中央視力模糊等現象,便是嚴重黃斑部病變的前兆,應立即求助眼科醫師且接受積極治療。
根據2016年美國眼科醫學會期刊的論文研究指出,統計2000年美國整年僅有2922次玻璃體內注射藥物治療,但在2014年竟然暴增到261萬多次玻璃體內注射藥物治療,接受藥物治療的次數竟增加成為895倍!可見治療此病症的患者與日劇增。
如果是更深層的脈絡膜出現多足性脈絡膜血管病變(PCV),還要搭配光動力治療,利用光感藥物在雷射光激化後產生的效應將不好的血管阻塞來達到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
常見問與答:
1.請問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應如何診斷?民眾自行診斷的方式是甚麼?
還是要找專業眼科醫師檢查後診斷,需要做黃斑部的光學掃描(OCT),血管攝影(FAG及ICG) 最簡單的居家自我檢測方式為Amsler Grid(方格紙測試),正常的人看線條不會有歪曲,但是老年性黃斑部患者會發現某線條或某個區域是歪曲或上浮下沈的,代表感光細胞有位移造成的,建議在第一時間找眼科醫師詳細檢查,建議要兩個眼睛分開自我檢測,一個一個眼睛分開看東西。
2.請問乾性和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有甚麼差異?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一般分為乾性(dry type)及濕性(wet type)二種。乾性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常在黃斑部出現疣性小斑(廢物堆積)以及色素層病變,病程推展是病灶擴大或更嚴重,使患者視力隨著降低。醫生只能建議病人少抽菸,出門配戴太陽眼鏡以減少光傷害或平常服用葉黃素等健康食品。就石牌流行病學研究65歲以上老人,有9.2%是早期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另一種是濕性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疣性小斑會擴大,而造成病患的黃斑部出現新生血管增生,此新生血管脆弱易造成出血,滲出物及積水之增加而使視力惡化。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其病情變化常常來勢兇兇,要積極治療才能保全其視力,就石牌流行病學研究65歲以上有1.9%是晚期的黃斑部病變,而歲數越高得到晚期病變的比例越高。
3.為什麼患者會有眼前出現黑影的現象?當眼前出現黑影時,疾病的進程是否已經很嚴重了?
當感光細胞因病變造成缺乏供氧時,就會造成有黑影的現象,黑影跟疾病進程嚴重度都是要做近一步詳細檢查才知道。
4.請問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均適合使用最新療法嗎?治療後應如何持續監測或照護?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需長期且密集的治療,治療效果因人而異,建議耐心多次追蹤,才能跟醫師設定好治療策略,並就治療反應來擬定策略是否調整。根據美國跨國分析研究指出,病情需要追蹤兩年以上,建議平均一年施打7到13針抗血管新生因子抗體才能有效減緩視力惡化。
5.請問患者應如何預防或減緩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惡化速度?
目前醫學上有顯著差異的僅有大規模的研究(簡稱AREDS)中發現,在中度程度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攝取抗氧化物維生素C和E、鋅及胡蘿蔔素,可以減緩病程進入嚴重程度, 而服用抗氧化物後若再加上攝取葉黃素的組群則略有改善,但統計上還不夠強烈。此外攝取胡蘿蔔素者要戒菸及減少暴露煙害,因攝取者肺癌發生率會較高。
其他建議,多攝取葉黃素含量多的深綠色蔬菜,減少紫外線傷害,還有減少20公分內大量使用藍光發射源(如LED手機、平板)造成的傷害。
眼科 許閔彥 主任
專長
微切口(2.2mm)白內障手術,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
視網膜疾病診斷,藥物治療及研究、手術
生物醫學工程
眼表面疾病及生物標識及藥物研究
眼角膜移植
學歷/經歷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任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眼科學科科主任
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臺中榮總眼科部住院醫師
臺中榮總眼科部總醫師研究醫師
臺中榮總眼科部主治醫師
臺中榮總優良教學住院醫師主治醫師
臺灣視網膜醫學會會員
2014年國家新創獎:「傑出學研技術組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