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骨科 林聖傑 主治醫師
(器官保存庫 骨庫負責醫師)
☆什麼是人體器官保存庫?
簡單來說,器官保存庫就是將手術過程中,殘餘但仍有使用價值的組織,諸如骨骼、羊膜…等,經過適當處理後進行保存;當有重建需求的病患需要這些組織時,便可取出使用。
☆對於捐贈者會有何影響?
進行保存的組織,本來就是手術過程中的多餘組織,所以對於捐贈者本身完全沒有任何影響。由於之後組織會用來提供重建,捐贈者不但能接受多項由器官保存庫提供的免費血液篩檢,又可以幫助需要的人,可謂百利而無一害。
☆甚麼人可以捐贈?
目前,當病人進行關節重建手術之後,全髖或是全膝關節置換的手術過程之中,都會切除部分的骨骼及關節面軟骨,並重新置入金屬植入物。或是產婦生產,當嬰兒出生後,除了部分臍帶血被收集外,胎盤及羊膜則會被丟棄。
在上述的手術前,醫師會依照您的過去病史,排除特定感染疾病史後,簽署捐贈同意書,並且接受多項傳染性疾病的血液篩檢,如果符合標準,這兩種手術過程中的殘餘組織,都可以經過醫療處理之後,成為拯救下一個病人的救命良方。
☆對於受贈者是否會有疾病感染的風險呢?
在手術進行之前,本院都會進行多項的傳染病血液學檢查,例如B型肝炎、C型肝炎、梅毒、淋病、後天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等,待檢查出來並且經過專業醫檢師、品質主管層層把關,才能於手術中採集殘餘組織。另外,本院更領先全國,於手術採集後,多增加一次的後天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的抽血檢驗,減少空窗期造成的感染風險。
隨著人類壽命的增長,很多器官沒有辦法一輩子跟著我們,許多手術會需要替代組織來修補。器官保存庫,統包了幾個不同組織的保存庫,其中骨骼庫也是最為人所週知的骨骼銀行,負責收納硬骨、軟骨、韌帶;羊膜庫則將產婦生產後的羊膜,加以保存。
骨骼移植,是目前世界統計上第二多的移植組織,僅次於血液移植。目前,台灣各大醫學中心都有相關的保存及移植計畫,而台灣統計出來的感染率,更是低於國際一倍以上。骨骼庫,主要是透過極低溫保存,將從捐贈者身上取下來的骨骼,經過整理、包裝後,放置到零下80的極低溫冰箱中保存。本院的異體骨處理模式,便是參考台北榮總、台大醫院,經由手術室現場移除軟骨、碎骨、加上無菌高壓沖洗移除多餘雜質,依據高標準、最嚴格的控管,來保障病人安全。而這些骨骼,大多用來治療骨腫瘤大範圍切除之後,所必需填補的空洞;或是關節置換術後、骨折植入物脫位後造成的骨溶解,也是提供填補跟相對的支撐力。在過去沒有骨骼銀行的時代,利用產品化的異體骨,每3cc大約要價5萬元左右,但是透過骨骼銀行的保存後,可以大幅減輕病患的負擔,也有更好的照顧。
「餘骨療親,讓愛永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器官保存庫,領先全台的兩次血液學檢查,讓捐贈者安心、更保證受贈者安全。健全的移植管理輔以現今醫療進步,可以讓各種疑難病症,順勢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