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肝臟移植的發展歷程是在1984年完成亞洲首例成功的肝臟移植手術,並率先採用腦死亡定義,促成我國在1987年達成亞洲第一個腦死亡器官移植立法,比日本、韓國及香港早了10至12年,促成我國器官移植醫學蓬勃發展。由於傳統死後要留全屍的觀念,讓台灣器官捐贈的風氣始終很難突破,導致器官捐贈來源短缺,但末期肝硬化在等候器官移植患者卻日益增加,使活體肝臟移植成為另一種延續生命的治療方式。故本院除致力配合國家政策,傳遞器官捐贈的理念之外,同時也積極推動屍體大愛捐贈及活體肝臟移植捐贈手術,讓珍貴的生命得以延續。

陳堯俐教授自2002至2022年致力於肝臟移植領域,歷年移植案例數高達七百五十例,排名全國第4名,且依健保署統計,術後存活率為93%,1至5年之長期存活率為73~88%,存活率佳為全國前5名。而本院從2022年7月起,由陳堯俐教授帶領之肝臟移植團隊進行首例之成人對成人之活體肝臟移植手術,歷經數月發展,移植案例數持續穩定成長,其中也包含多例血型不相容之活體肝臟移植手術,患者存活率佳。為提升醫療品質,肝臟移植團隊秉持創新卓越精神,不斷精進移植技術同時更整合相關資源,以專業的醫療團隊服務,為肝臟移植患者打造最佳醫療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