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加入官方Line諮詢)
Line ID:@084jvhfp

 本文作者:陳俊嘉醫師

  • 現職

 中山附醫整形外科主任/燒傷中心主任

  衛福部整形外科醫療糾紛鑑定委員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PGY臨床導師

  OSCE國考考官

  • 經歷

  成大醫院整形外科兼任主治醫師

  奇美醫院整形外科及外傷科主治醫師

  美國華盛頓大學附設醫學中心整外研究員

  日本廣島大學病院國際淋巴水腫中心研究員

慢性傷口癒合的新解方

衛生福利部於民國107年9月公告「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草案」(以下稱特管辦法),依照此法規定,醫療機構可依該辦法規定擬具實施計畫,經主管機關核准登記後,即可對符合適應症的病患施行細胞治療。目前共有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自體纖維母細胞及自體軟骨細胞等六類細胞治療。3年來共有282件細胞治療技術申請案,最後核准107件。未來,衛福部更計畫草擬「再生醫療發展法」,將【特管法】與【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納入新法之下,提供更周全的法律規範。因面對新的法規及環境的變化,未來整形外科醫師,該如何自處?幹細胞的治療可能是未來一個重要的方向。

這一兩年越來越多關於細胞治療的談論,其實這20~30年來全球細胞治療蓬勃發展,隨著國內法規(特管辦法)開放,像是糖尿病足慢性傷口、退化性關節炎等,都能透過細胞有機會達到更理想的醫療。最近國內外臨床試驗更發現,Covid-19從預防到預後,間質幹細胞有機會協助!細胞治療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可以真實應用,帶來新的醫療契機。也因此,在臨床上的應用,更受期待。

以現今的狀況,利用「自體脂肪幹細胞」用於「六週以上未癒合的慢性傷口」,已獲得衛福部許可。一般而言,傷口大概2周左右可以癒合。但對於大面積或太深的傷口,需要進行一些相關的醫療處置,幫助癒合,避免感染與其他併發症發生。常見的困難癒合的傷口如:

  • 突發性意外產生大面積燒燙傷(例如2015年八仙塵爆事件);
  • 糖尿病引發的潰瘍等;
  • 長期臥床的褥瘡、靜脈潰瘍傷口,.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經適當治療後仍有傷口等等。

往往需要更多時間與心力照護傷口,以上族群發現傷口時,要及早處理。

根據國際糖尿病協會統計,2019年全球糖尿病人為4.63億人,2045年預估達到7億人,其中約有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可能發生足部傷口潰瘍,嚴重患者可能面臨截肢風險,而截肢後五年存活率低於60%,為糖尿病患嚴重併發症之一。以現行醫療來說,會針對傷口狀況,進行清創、人工皮、高壓氧或植皮等方式。一旦,現今治療的方式,均告失敗後,換藥治療將成為唯一的處理方式,惟過程疼痛且需要反覆回診,造成病患及家屬莫大的負擔。

因此,自體脂肪幹細胞的治療方式,為病患帶來了新的醫療選擇。用自體細胞不僅安全性好,且可從皮膚真皮開始修復,可促進細胞增生,修補皮膚組織缺損。釋放細胞生長因子,能活化傷口附近殘餘的組織細胞。促進血管增生,肉芽組織、上皮形成。對病患有來說,可以加速傷口癒合、舒緩疼痛、以及精簡治療次數。另外,若能提升傷口治療效率,更可協助節省就醫費用(醫療成本)。

困難傷口通常來自糖尿病足、血管功能不足引起的皮膚或軟組織缺損、褥瘡潰瘍、放射線軟組織壞死和燒燙傷等,其中又以糖尿病足及褥瘡潰瘍造成的傷口較常見。而傷口如果在六週內很少或沒有癒合徵象,則可視為慢性傷口。高齡族群因傷口不易癒合,因此需更進一步的間質幹細胞醫療。間質幹細胞(MSCs)有促進細胞遷移,血管生成,上皮形成和肉芽組織形成,都可改善並加速傷口癒合。MSCs促進傷口修復包含遷移到皮膚損傷部位,主要通過旁分泌信號傳導,抑制發炎反應,刺激包括纖維母細胞,內皮細胞和表皮細胞的增殖和分化的功能。依據國內外文獻顯示,療效明顯優於傳統診療方式。

目前以特管法「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慢性潰瘍六週未癒傷口」來說,通常分為3階段的治療方式。包含門診、取脂、細胞製備、治療以及後續追蹤等步驟。取脂的過程相當安全又方便,以局部麻醉即可進行,取得一個小小的脂肪塊,約花生米大小(3-5立方公分)即可。約莫兩個月左右,培養足夠的脂肪幹細胞後,即可開始進行細胞治療。每平方公分的傷口,約取5×105 cells進行治療,可達預期效果。其治療過程如下:

1. 須先進行傷口清創

2. 將針頭以距離傷口約2-5公分處,並不觸及到傷口下,以針管推進的方式,一滴一滴的噴灑於傷口處。

3. 每平方公分傷口,滴下5滴的脂肪細胞溶液。

4. 再使用防水透氣敷料以覆蓋傷口,以使細胞與傷口直接接觸。

未來,由於脂肪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分化的能力,能修復受損的組織。因此,對於其他老化相關的病症,比方說像退化性關節炎這類老化的疾病,或是有皮下軟組織缺損需要填補(癌症手術後乳房重建),甚至是有美體整形的需求者,未來都有機會可以做進一步應用。

慢性傷口癒合的新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