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七月

失智症的中醫無痛治療

文/中西整合醫療科 黃義鈞醫師

  失智症是一種腦部退化疾病,會隨著時間過去而加重症狀。通常是由於腦細胞的受損或死亡造成的。台灣失智症協會根據失智症流行病學與2022年底台灣人口分佈統計推測:台灣65歲以上的老者約每13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者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

  失智症的成因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與腦細胞本身退化相關:包括阿茲海默症、路易氏體失智症,以及額顳葉退化失智症等。另一大類則是血管性失智症,因為中風或慢性血管病變導致腦部血液循環不良,造成腦細胞死亡形成失智。

  中醫對於失智症的治療建立在「平肝」、「養陰」、「活血」、「溫腎」「醒腦開竅」等方法上。傳統上以藥物治療及金屬針刺穴位來達成延緩退化、緩和情緒的效果。臨床常用的針刺穴位如百會穴、四神聰、通天穴、絡卻穴、神庭穴、本神穴,亦可使用指腹按摩的方式,每天1-2次,每次30秒至一分鐘來刺激這些穴位。


圖一、雷射針灸

  近10年來「光生物調節作用(Photobiomodulation,PBM)」的相關研究快速增加,可應用範圍越來越廣。這是一種利用低能量光來刺激細胞進行後續的作用,常用來抗發炎,抗氧化,促進傷口癒合。2019年Hamblin的研究發現PBM具有減少細胞受損、提升細胞存活、反轉細胞凋亡的訊息傳遞路徑等神經保護的效果。2022年的系統性分析研究回顧了1967至2020年間發表的PBM與失智症治療相關的論文,在目前多為樣本數較小的研究,顯示出PBM治療失智症的前景,現在仍是一個非常新興的治療方式。

  本院中西整合醫療科與失智共照中心進行十科共照、參與神經內科失智症疾病認證通過,經常使用雷射光針協助失智症病人的控制,來減緩病情、減少情緒化的部分,病人家屬也相當滿意可以藉由無痛治療的方式來幫助家人。

5
四月

【中西整合醫療科】從中醫角度論骨質疏鬆保健

文/中西整合醫療科 黃義鈞 主治醫師

黃義鈞醫師

前面西醫師們介紹了很多有關骨質疏鬆的現代知識,現在我們以中醫學的角度來談談「骨質疏鬆」這件事。

傳統醫學領域向以症候群做分類,在古籍的記載當中,可能會在「骨」、「骨痹」或「骨枯」看到類似現代「骨質疏鬆」的相關症狀與病理描述。而在臟象理論中,骨、髓則與「腎」較有關係,例如:「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丈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不論骨頭的發育、生長甚至疾病皆與「腎氣」的功能強弱有關。

    那麼傳統醫學觀點裡,會影響「腎氣」進而影響骨頭生長發育的因素有哪些呢?以下歸納出三大方向供讀者參考。

   第一、年齡:隨著年齡的增加,腎氣會自然衰退。古人認為女性四十九歲、男性六十四歲之後腎氣的功能大幅減退,影響骨頭的功能,引發腰痛、走路姿勢不正常等症狀。現代醫學則統計出35歲的人有24-28%(性別差異)的比例有骨質密度降低的現象,但提醒大家,其實骨質密度流失來得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早。

   第二、飲食、生活作息:在傳統醫學中,脾胃(消化系統)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腎氣的補充來自後天的飲食,雖然我們無法決定父母給的先天之本強健與否,但是可以後天飲食來減緩腎氣的衰退。

平時可吃黑芝麻保養(每日建議食用量為16公克),以芝麻糊、芝麻餅的方式食用更佳,《本草備要》記載:黑芝麻補肝腎、潤五臟、滑腸,又明耳目、烏鬚髮,利大小腸,逐風濕氣。現代研究則顯示黑芝麻富有鈣質可以作為每天的鈣質補充品,但是容易腹瀉的人不建議食用,以免腹瀉加重。

藥物方面,傳統醫學常用「龜鹿二仙膠」作為補氣、強筋健骨的保養方,此外現代的中藥動物研究顯示,「虎潛丸」與「雌激素」皆可提高去卵巢的大鼠全身與腰椎的骨密度,對於婦女停經後造成的骨質疏鬆可能會有幫助。

另一方面,規律的生活作息對整體的身心平衡有幫助;合理的身體姿勢,可以減緩骨刺的形成;應避免長期又頻繁的快速動作,例如保母頻繁彎腰、手機低頭族等;避免房事過度,適當的頻率有助身心健康,但過度則會讓腎氣急速衰退。

現代統計骨質疏鬆最容易出現:1.下段胸椎、腰椎壓迫性骨折、2.股骨骨折、3.橈骨骨折,其中應維持正常範圍的BMI(身體質量指數),因體重太輕則氣血不足難以養骨,體重太重則容易造成壓迫性骨折。

   第三、運動:要使骨頭強壯,肌肉也要強壯才行。規律的運動維持肌肉力量,可減少身體活動時異常的應力、筋膜張力作用到骨頭上,進而減少骨刺的形成與骨折的機率。無腰痛、膝蓋或足部疼痛者可做核心肌群的訓練,亦可每天做八段錦、太極拳等活動以訓練下盤的肌肉,減少跌倒的機率。有腰痛、膝蓋或足部疼痛者則需專業評估做個人化的調整。不建議每日做固定的競賽型運動,競賽型運動容易使用固定肌群且競賽時容易超出肌肉的負荷反而造成運動傷害。

總之,骨頭就是人體的樑柱,要讓自己的樑柱持續強壯進而減少老化的病痛,以上三項缺一不可。相關資訊歡迎諮詢或請找合格中醫師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