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月

慎(腎)用非類固醇消炎藥品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魏菀葶 藥師

  非類固醇消炎藥品,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此類藥品有解除體內發炎反應、鎮痛及解熱等效用,也就是俗稱的止痛藥、退燒藥的ㄧ種。
  止痛藥可分為普拿疼、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以及嗎啡類止痛藥,這些止痛藥,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較易引起腎臟血流量減少而導致急性腎損傷之情形,從研究統計來看,每年都有不少人因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而有腎功能變差之情形。像是年長者、腎功能不好或心衰竭的病人,服用此類藥品發生腎損傷的機率會更高。2020年10月15日美國FDA發布安全資訊,建議懷孕20週左右或以上之孕婦避免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品(NSAIDs),因為可能會導致羊水量低下。
  不過,也不需要因此太過於恐慌,這與使用藥品的期間和劑量有關,也就是說,劑量越大或長時間使用,比較可能發生。
  一般來說,若只是感冒、短暫的疼痛,只要遵從醫囑短期服用,身體都可以正常將藥物代謝排除,不容易造成腎功能損傷。而若有需要長期使用的病人,只要定期追蹤腎功能變化,仍然可以持續服藥治療。而在服藥期間,也要仔細注意自己身體的情況,若出現手腳水腫或是尿量變少之情形,可回診或先詢問藥師或醫師是否可停藥,往往停藥後就可以恢復正常的腎功能。
  建議用藥應經過專業醫師評估,而醫師也應該在用藥的同時,追蹤病人腎功能,雙方互相配合,就不必擔心用藥傷腎的問題。藥物就像刀的兩面刃,能治病但也可能會產生我們不想要的副作用,因此,遵從醫囑規律服藥,並有自覺,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才能同時兼顧緩解疼痛和避免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