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月

淺談職業怠倦的成因及影響

文/職業安全衛生室 陳詠心 主任

甚麼是倦怠(burnout)

  倦怠於1974年由臨床心理學家 Herbert Freudenberger 首次描述。倦怠是一種身體的、情緒的及心理的耗竭狀態,它是由於長期參與對情緒有要求的工作環境所導致。倦怠的狀態可以透過問卷來加以衡量,例如在1981年由Christina Maslach發表的馬氏倦怠問卷(MBI)及丹麥所發展的哥本哈根倦怠問卷 (CBI)。此外,世界衛生組織並且已經於2018年將倦怠當作是一種職業現象並正式將倦怠列入ICD-11中。

職業倦怠的症狀

  當工作者產生倦怠時這時候在情緒上會有一些特別的變化,例如工作後常常感到疲倦,常常感覺體力或情緒耗竭,常覺得對自己目前狀況再也受不了,常常有虛弱快要生病的感覺,甚至每一刻都很難熬。有面對顧客的工作者甚至會有對顧客厭煩或常常想快打發掉對方。當經常性有上述症狀時候這時可能要警覺自己是否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倦怠。

職業倦怠的影響

  超過一半的醫生、護士及其他臨床人員普遍存在著倦怠問題,過去研究表明倦怠會造成人員的流失與實際工作時間的減少,在美國臨床統計倦怠每年至少造成46億美元損失。倦怠也與慢性病及肌肉骨骼疼痛(特別是肩頸疼痛)有明顯的關係。此外倦怠也會增加工作相關傷害發生的機會,例如在臨床上最常發生的尖銳物扎傷也被發現與倦怠有密切關係。研究也發現倦怠也會增加飲酒的機會,甚至與酒精依賴及藥物濫用有強烈的關係。

發生職業倦怠的高風險人員

  根據過去研究可以歸納出最可能發生職業倦怠的八類人,這些人群應該特別注意自身是否有職業倦怠的症狀。

1.年輕員工或新進人員

2.長時間加班的員工

3.輪班人員特別是不定期輪班人員

4.經常睡眠不足或有睡眠障礙的人

5.有酗酒問題的人

6.有常常肌肉骨骼疼痛特別是肩頸疼痛的人

7.有慢性疾病的人

8.人際關係不佳

如何有效降低職業倦怠?  過去研究發現正向家庭生活或與親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人有較低的職業倦怠水平。此外像假日與家人或朋友的共同休閒活動也被證明能避免職業倦怠的發生。充足的睡眠也被證明可以緩解職業倦怠症狀,因此建議每天至少能維持6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酗酒是無法緩解職業倦怠症狀,研究已經證實長時間飲酒的人反而比較容易有職業倦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