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十月

原來運動也有處方!

文/復健醫學部 林紘毅 醫師

  運動處方怎麼開?其實和藥物的處方很像!藥物處方不外乎以下六大原則:

頻率(一天吃幾次)、強度(幾顆)、時間(哪時吃)、劑型種類(藥丸,粉劑…)、一天總劑量、隨著病況增減藥物

  其實運動處方也是如此!運動處方六大原則如下:

  • 頻率Frequency (一天運動幾次,一周運動幾次)
  • 強度Intensity (運動的激烈程度)
  • 時間Time (一次運動多久)
  • 種類Type (有氧運動/阻力運動/柔軟度運動)
  • 總運動量Volume (一週運動目標總量)
  • 進程Progression

  一次的運動會分做三個部分來進行:

  1. 暖身
  2. 主要的運動(大致分為有氧運動/阻力運動/柔軟度運動或任何競技運動)
  3. 冷卻收操

  暖身大多會藉由針對某些特定肌群的低到中強度的活動來降低受傷的風險,一般小於15分鐘。

  主要的運動則多會進行10-60分鐘左右。冷卻收操則是讓身體回到接近休息時的狀況,一般常以低到中強度柔軟度運動來進行,像是一些靜態拉伸。

接下來我們來說明運動處方六大原則

頻率/強度/時間/種類/總運動量/進程,此處以一般人進行有氧運動訓練來說明:

頻率

  建議至少一週三天的中等到激烈的有氧運動,一週三天一次50分鐘,和一週五天一次30分鐘相比,並沒有明顯孰優孰劣。

強度

  最重要,一般會以四個方式進行強度設定。以下簡單介紹四種強度設定方法:

  • 運動當量法:1MET意思為每公斤每分鐘消耗3.5毫升氧氣的活動強度,1MET幾乎是等於人坐著時消耗的氧氣強度,一般常見的運動MET強度參考:瑜珈約為2.5MET,划船約3.3MET,游泳約5.8MET,競技型籃球約8MET,六分速的跑步約為9.8MET),醫師再根據運動類型和強度去給予合適的MET強度。
  • 最大心跳率法:一般常見最大心跳的估算法約為(220-年齡),當然能夠實際去測量更為理想,醫師再根據最大心跳數去給予適合的心跳強度= (%數 X 最大心跳)常見強度與%數對照:輕度57-63%,中度=64-76%,激烈=77-95%。
  • 心率儲備法:目標心跳=(最大心跳-休息心跳) X (適合的%強度)+休息心跳此種心跳強度的設定較最大心跳率法更為合適,特別是考慮到有些患者的休息心跳較高且最大心跳比預期低時。常見強度與%數對照:輕度=30-39%,中度=40-59%,激烈=60-89%。
  • 自覺運動強度法:此種方法設定,是為一個運動者主觀自覺的感覺,量表分數由6-20分,6分是完全不累,通常是沒在活動的情形下的強度,13分是有點累,17是非常累,20則是力竭的強度。常見強度與量表分數對照:輕度=9-11,中度=12-13,激烈=14-17。

時間

  每個人建議每天30-60分鐘的中度強度的有氧運動(每周累積大於150分鐘)或是每天20-60分鐘的激烈強度的有氧運動(每周累積大於75分鐘)。不過即便無法到達這樣的時間數,只要有運動就有益處。

種類

  常見有氧運動的種類有以下幾類型:

  • 耐力型:需要較少的技巧,適合所有的人,例如走路,休閒型的騎車,輕鬆地跳舞等等。
  • 激烈強度的耐力活動且需要些許的技巧:例如跑步,跳遠,划船機,飛輪機,快速型的跳舞。耐力型且需要一定的技巧:例如游泳,溜冰,滑雪等。
  • 休閒運動:例如籃球,橄欖球,足球等。

總運動量 (一週運動目標總量):


復健醫學部 林紘毅 醫師

對於大部分的成人而言,建議每週達到500-1000MET的強度消耗。

運動頻率 X 運動強度 X 運動時間

進程

  慢慢漸進式增加即可。若能進行心肺運動功能的測試,有助於進行更精準的運動處方喔!歡迎大家至醫師門診討論專屬於您的運動處方吧~

2
十二月

簡介心肺運動功能測試(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文/復健部 林紘毅 醫師

甚麼是心肺運動功能測試(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呢?

  心肺運動功能測試是一種壓力性運動測試,它可以測量出您的最大運動能力,並且提供運動過程中心臟和肺臟隨著運動時生理反應的資訊,同時可觀察有無在壓力測試下的警戒徵兆。心肺運動功能測試常常在進行心肺復健的第二期-門診心肺復健期進行介入,我們會幫適合的患者安排心肺運動功能測試。

心肺運動功能測試常見的適應症如下:

  1. 確定運動受限的病因:像是呼吸異常的評估、病人同時合併有心臟肺臟疾患時的評估、運動導致氣喘的評估等
  2. 評估病人運動功能狀態
  3. 進行手術的風險評估:像是胸腔手術術前術後的評估、進行重大手術前的評估等
  4. 特殊疾病的預後指標:心衰竭疾患的預後評估、換心病人的預後評估、先天性性臟病的評估、肺動脈高壓病人的預後評估等
  5. 量身訂做個人化的運動處方

心肺運動功能測試可以提供臨床醫療人員許多參數:

  • 身體活動相關數據: 攝氧量、二氧化碳輸出量、呼吸交換率、通氣閾值等。
  • 血流動力學相關數據:心輸出量、心率、肺動脈壓、心搏出量、血壓等。
  • 呼吸活動相關數據:每分鐘通風量、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換氣當量、死腔比例等。
  • 氣體交換相關數據:二氧化碳的動脈壓和呼氣末期分壓、動脈和肺泡呼氣末期的氧氣分壓差等。

  我們會請您穿著輕便的服裝來踩腳踏車進行測試,含測試前的裝置配戴及運動測試過程的時間,全程大概進行半小時。

心肺運動功能測試該怎麼進行呢?

  醫療人員會在您身上放置生理監視器以觀察您的運動時的心臟和呼吸,您的身上會有胸部的心電圖導線、上臂會有血壓袖帶,同時,您將佩戴血氧偵測儀,此外,你會戴上一個含有流量計的面罩,這會幫助計算呼吸的深度和速度,以及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流量。

  醫療人員會請您盡力踩腳踏車,直到您到達換氣能力上限、腳沒有力氣或是有其他需要停止的運動徵兆出現。

  心肺運動功能測試是一個相當有意義的功能性測試,可以提供許多有效的數據讓我們去評估患者的運動功能,最重要的是,可以讓臨床工作者為病人提供有效率且安全的個人化運動處方。

參考文獻:

  1. 復健及物理醫學-心臟及血管疾病之復健
  2. 10thedition of ACSM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10th
  3. 5thedition of AACVPR Guidelines for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nd SecondaryPrevention Programs
  4. Introductionto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2013th.
7
九月

上背痛激痛點注射及神經解套術

文/復健部 林紘毅 醫師

  肩頸痠痛是在門診經常會遇見的抱怨主訴,臨床醫師常會去區分疼痛是頸椎導致的、肩膀導致的、神經導致的,又或者是肌肉導致的。

肩頸痠痛常常都是多重因素導致的,下列說明。

  • 頸椎的因素:可能是頸椎神經根或是頸椎小面關節導致的。
  • 肌肉的因素:常是導因於斜方肌、提肩胛肌、小菱形肌等等肌肉的緊繃導致的肌筋膜疼痛症。
  • 神經的因素:除了頸椎的神經根導致的,也常常是由於副神經(accessory nerve)和背肩胛神經(dorsal scapular nerve)被夾擊所造成的,這常是起因於肌肉的緊繃造成筋膜內壓力上升,導致行走在筋膜之間的副神經和背肩胛神經的夾擊症候群進而導致肩頸的不舒服。
  • 肩膀的因素:也可能是因為旋轉肌腱受傷的轉移痛所導致。

  臨床醫師在排除頸因性和肩膀的因素後,可以針對局部的肌肉和神經夾擊症候群進行注射治療,在超音波導引注射下,可同時進行下面兩種治療:

(一)在緊繃的肌肉內進行激痛點的注射

(二)在筋膜層中進行神經解套術來治療神經夾擊症候群

甚麼叫激痛點注射呢?

  長期的姿勢不良會造成肌肉緊繃,病患甚至會感覺到肌肉局部的緊繃成束狀,而長期的肌肉緊繃會造成局部組織的缺氧導致慢性發炎,讓病患感到肌肉疼痛,甚至影響自律神經系統,造成頭痛以及慢性疲倦。

  激痛點的注射則是藉由注射針在肌肉層中的擾動,放鬆緊繃的肌肉,而阻斷上述的發炎反應。

甚麼叫神經解套術呢?

  肌肉與肌肉之間的筋膜層中,有著許多細小的神經在其中,若肌肉長期緊繃,筋膜會缺水變硬甚至沾黏,而行走於其中的細小神經會因此滑動不順導致神經夾擊症候群,因此導致病患的不適感。

  神經解套術是利用注射針將消炎的藥劑及水溶液注射到筋膜層,去撐開局部腫脹的筋膜層,改善神經的夾擊症狀。

案例說明及圖示

  案例:一位40歲工程師,因工作關係長期姿勢不良,於左側斜方肌及小菱形肌有明顯壓痛點,排除頸因性和肩膀的因素後,經診斷為上背部肌筋膜疼痛症,我們為他實行上背痛激

痛點注射及神經解套術。

  左方是在超音波下進行激痛點注射及神經解套術的超音波示意圖(圖一、圖二、圖三),當然,經過注射治療後,還是要搭配復健治療以及姿勢的調整才會避免再發。此外有氧運動(像是跑步、游泳等)都能幫助減緩慢性疼痛。肌筋膜的疼痛症是現代人的文明病,若有肩頸痠痛的問題,可以尋求復健科的協助,相信一定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Ultrasound-Guided 5-in-1 Injection: Trigger Point Injections and Nerve Hydrodissections for Nonspecific Upper Back Pain

Tsung-Yung Tang, Shaw-Gang Shyu, Bo-Cheng Kao, Chueh-

Hung WuAm J Phys Med Rehabil. 2019 Jun;98(6):e55-e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