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二月

讓中醫陪伴您一同面對憂鬱

文/中西整合醫療科 黃靖容醫師

  您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因為外在事件、季節的變動,甚至可能沒有特殊的原因下,除了出現擔心憂鬱的情緒外,還伴隨著身體症狀,例如提不起勁做事,消化道症狀(例如胃口不佳、噁心、腹脹、便秘),或是胸悶呼吸不順、睡眠障礙等。

  在現代,許多人們受到生活壓力或者情緒的影響,出現身體症狀而影響生活品質,也許不致確診身心科或其他內外科疾病,但整體身心皆處於亞健康狀態;或許已至身心科就診並服用藥物治療。無論您目前是何種情況,中醫都能為您身心健康助一臂之力。中醫對於「鬱」的認識源遠流長。隋代醫書《諸病源候論》曾提及:「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氣留而不行,故結於內,則結氣病。」意思是說若心中長期盤旋著心事、擔憂,或聚精會神的思考,而導致人體氣機鬱滯凝結,運行不暢,進而鬱結於體內而產生胸腹脹滿,胃脹噯氣等症狀。

  而《丹溪心法》也說明:「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強調人體氣血調和的重要性,若氣血鬱滯,容易進一步造成許多疾病。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憂思情緒會阻滯身體的氣血運行,導致氣血鬱滯不通;而氣血鬱滯不通,除了導致各項身體症狀,亦會進一步加重憂思情緒,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要打破這樣的循環,我們可以由調整人體氣血開始,以下介紹幾項日常生活上可以活絡人體氣血的保健方式:

穴道按摩:

中藥、茶飲:

  介紹兩味在平日常見有調理人體氣機、安定情緒效果的藥材:玫瑰花與薄荷。玫瑰花芳香行氣解鬱,薄荷疏肝解鬱並有清涼發散之效,下次午茶時間不妨點杯含有此兩樣藥材的溫暖花草茶,讓它們陪伴你度過一個安穩舒暢的午後。

  而中醫治療著重的,是細緻辨證人們的體質狀態,針對個體治療。如希望透過服用中藥調理身心狀態,建議至門診諮詢合格中醫師。

適度運動:

  讓身體動起來無疑是活絡體內氣血的好方式,許多臨床研究也證實運動對於身心健康的益處。但對於身心俱疲,用最少能量努力生存的人們,再騰出力氣去運動實在有些勉強。或許先從中低強度、較緩和的運動開始練習,例如走路散步、瑜伽、太極拳、騎腳踏車等,讓體內鬱滯已久的氣血動起來,也可以趁著運動的機會與親近友人相聚、接觸大自然,提高參與運動的意願與樂趣。

  喬治.恩格爾(George Engel)醫師於1977年提出「生理-心理-社會」模式,顯示身心疾病成因的多元性,正因此多元性,在臨床上有多個不同領域的專業團隊能陪伴您一同面對。筆者作為中醫師,能做到的便是在生理的狀態上,透過中醫專業知識,提供中藥、針灸的治療。

  對於處在身心亞健康狀態的民眾,透過中醫治療緩解那些影響生活品質的身體不適症狀;對於目前服用身心科藥物治療者,透過中醫偕同治療減輕藥物副作用。在生理面向上緩解身體不適症狀後,或許我們便能更有餘裕去面對與處理那些,在社會與心理層面的難題。

  希望讀到這裡的您們,今天也是平凡但擁有小小幸福瞬間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