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一月

中醫教你寒冬護心大絕招

文/中西整合醫療科 彭昱憲醫師

  如果你有時會『心肝頭噗噗嚓 』、或是『烏暗眩』突然站起來時,會出現頭暈眼花、眼前發黑等症狀,甚至有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三高家族史,你就要從年輕時好好關心及保養心臟。

  中醫黃帝內經:「心者,君主之官」、又說「若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長壽。」由此可知,養生長壽的重心在於養心,若心有問題,五臟六腑也會跟著不健康。

  寒冬時期,若不想讓心臟疾病找上門,可透過以下的方式來養生,使精氣內聚,養心護心。

一、規律有恆的運動

  規律適度的運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保護心血管,但對體質虛弱或心血管疾病患者,過多過強的運動,會讓心臟負荷太大,若運動中覺得很喘、胸悶痛、頭暈,就要立刻停下來休息,若過度流汗會使身體水分蒸發脫水,中醫說:汗為「心之液」,會導致虛勞,產生「心悸、疲倦、失眠」 甚至造成陰陽兩虛或瘀阻的狀態,而可能出現冠狀動脈堵塞,甚至導致失智症。因此持之以恆且適度的運動,如太極拳、有氧體操、快走都是很好的運動。

二、穴道按摩或貼布刺激

  每天按壓郄門穴、內關穴、神門穴,每次5~10分鐘,可達到寧心安神、強心、舒緩緊張等功效。還可以用酸痛貼布來刺激穴位,像三伏貼治療過敏一樣,是利用藥材辛香通竅的特性,敷貼於皮膚和特定穴位上,使藥物有效分子滲透入表皮,經皮吸收,達到刺激穴位、經絡活血的養生作用,並經由刺激穴位來促進血液循環,加強身體代謝功能。

  若要養心護心,可刺激郄門穴,此穴主要能推動體内的氣血循環,達到養生治病目的。所以能治療胸痛、神經衰弱、心悸、心搏過速、甚至心絞痛等症狀。若有胸悶甚至噁心感,內關穴是不二的選擇,此穴主要能緩解胸悶、心跳快、心悸,甚至胃脹氣、打嗝不止、噁心想吐、暈車、失眠都有良好的緩解效果。

  若情緒焦慮緊張,想要寧心安神,放鬆情緒,可以刺激神門穴此穴是心經的原穴,可調整臟腑經絡的功能,既可補虛,又可瀉實。除能穩定情緒外,還能緩和暈車症狀,調節自律神經。

三、保健用藥

  • 三 七:常用於跌打損傷,除了有止血活血,順暢血管的效果,研究顯示能抗心律不整、抗發炎、抗衰老、保肝、抗癌。
  • 黃 耆:中藥裡常用來補肺氣,除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強心肌收縮力、還能保護心血管、調節血糖、抗衰老、保肝。
  • 藏 紅 花:是用來保護心血管,能活血通經、化瘀止痛,還能降低血脂,增強耐力減少疲勞感。
  • 補氣活血茶:
  • 平常還可以準備黨參或黃耆10公克、麥門冬10公克、紅花2公克,利用保溫瓶加
  • 入沸水,悶三十分鐘來當作茶飲,以達到養心、補氣、化瘀的效果。

四、飲食原則:

  可挑選滋陰補陽兼補腎的食材,如黑芝麻、黑豆、黃豆、乾薑、黑木耳等,不僅可以溫養心臟,其抗氧化成分還可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膽固醇。

五、生活須知:

  寒冬時節需注意保暖,早睡早起,別熬夜,戒菸酒,隨時追蹤血壓、血糖、血脂的變化等。

  中醫說:「心主神明」,長期的壓力會讓身體流動的氣血鬱悶停滯,容易引起血液循環不流暢,若再加上飲食上的烤炸辣,容易增強血管發炎的反應,而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因此適當的排解壓力、正向轉念、節制規律的飲食生活、維持血糖、血壓、血脂正常,讓血管不發炎,不硬化,均是保養心血管不可或缺的要素。此外,身體有任何的不適警訊,均應謹慎對待,有相關症狀可及早求診,由醫師來辨證施治。

15
九月

以中醫角度治療腦中風

文/中西整合醫療科 彭昱憲 主治醫師

「醫師,治療中風除了使用針灸,還能用中藥方劑治療嗎?」
「當然有,我來舉例…..」

補陽還五湯

    治療中風最有名的內科藥物是「補陽還五湯」,它是清代《醫林改錯》中的治療方劑,由黃耆、當歸尾、赤芍、地龍、川芎、桃仁及紅花組成,效能為補氣、活血、通絡,主治中風後遺症。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不利、易流口水、下肢痿弱、小便頻數、苔白、脈緩等症狀,所以這帖藥主要是治療「氣虛血瘀證」,能改善氣血,增加循環。

    常有患者家屬拿「秘方」來(如圖),詢問可否「通血路」、「治中風」,其實這就是「補陽還五湯」或加味藥方,補陽還五湯在中風後遺症時若正確使用,效果是肯定的,其在臨床研究上,具有下列作用:

  1. 擴張腦部血管,使腦部血流量增強。
  2. 能促進神經再生,幫助修復神經系統。
  3. 幫助清除體內自由基能力,降低腦部細胞損傷。

   這方藥必須重用黃耆,否則無以上效果,使用大量黃耆有利尿作用可以降血壓,但高血壓在中醫有多種分型,膽固醇過高也有很多原因,因此不是每一個人都適用;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肝風內動高血壓時,反而會誘發更高的血壓,即使中年血壓正常者,也有人導致頸椎脖子僵硬異常。另外,補陽還五湯還有一個重大副作用,是中風後,若症狀尚未平穩,若是有眩暈,煩躁,失眠等症狀,還服用此方,常常會使病情更加嚴重或不適。

安宮牛黃丸

    如果中風初期可見有「痰火閉阻心竅」等實症,這時會考慮使用安宮牛黃丸;這帖藥自從把香港鳳凰衛視前主播-劉海若從鬼門關拉回來後,更是受到重視(新聞資料:她僅吃七粒)。它可清血熱、抗發炎、改變血腦屏障讓藥物更能達到效用。

    安宮牛黃丸主要用於救治「中風陽閉證」,此病是指風、火、痰、瘀等邪氣蒙蔽腦竅所產生的危重證候,多在中風急性期(發病後1~2週内)出現,症狀表現為神志昏迷,面紅身熱,肢體張力強,躁動不安,舌苔黃膩,脈弦滑數。以形體肥胖,伴有高血壓的中風昏迷患者為多見。用此藥可起到蕩滌痰瘀積熱,開竅促醒之功。

    若患者表現為神志昏迷,肢體癱軟,肢冷汗多,二便失禁,面色青暗,脈沉微欲絕,此乃元氣虛脫,神明散亂之危象,這種情況便不適宜用安宮牛黃丸,不僅未起作用,還會耽誤救治時機。安宮牛黃丸在研究上有如下作用:

  1. 清除腦部急性發炎所導致的水腫。
  2. 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鎮靜及保護作用。
  3. 提高腦損傷細胞耐缺氧存活時間及總抗氧化能力。
  4. 減輕毒素對腦細胞的損害,減少後遺症的發生,降低死亡率。

    此外,還有因痰瘀,而使用的活絡丹,血府逐瘀湯,或是肝風內動的天麻鉤藤飲,氣滯的烏藥順氣散,臨床上看每位患者的症狀而有不同搭配。

    注意,對於中風患者尤其是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患者,例如Warfarin,就需要特別注意劑量及中西藥物交互作用。因為中藥的當歸、人參、三七等藥物,可能會增強抗凝血藥物的作用,而導致出血的風險。

    中風治療在初期雖注重大腦的血液循環、搶救受傷腦細胞,會用到紅花、丹參等藥。但之後則需將重心擺在體質的調補、復健鍛鍊與降低三高風險以防止再度復發,這才是最重要的。不論在中風急性期或緩解期,中西醫結合治療是提高患者療效與生活品質方法。

10
六月

從中醫角度談糖尿病與脾虛

文/中西整合醫療科 彭昱憲 主治醫師

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是現今很常見的疾病。以中醫診斷角度來看,脾虛是這些疾病發病最大的原因,尤其是糖尿病。

為何「脾」會生病呢?

當緊張壓力,過度勞累,多坐少動,飲食上吃太飽或不規律,脾就會生病失調。這也是現代忙碌社會上班族的通病。

脾虛:因為脾是食物消化及運送的臟腑,當「脾」生病了,不僅食物營養沒法有效吸收,容易疲倦,生痰濕,甚至影響「腎」,出現腰酸、頻尿等問題。

胃熱:脾虛之後影響胃,而且導致胃熱,於是出現口渴口乾,胃酸過多,甚至容易飢餓。所以即使糖尿病患者吃多、喝多,營養仍沒辦法有效吸收,許多糖尿病患者初期和控制良好者都是以「胃熱」為主要病因。

肝鬱:脾虛還會影響肝,肝則是運化血氣的主要器官,一旦失靈,氣血不通,不只會緊張焦慮,還會血瘀。瘀血在各個器官,會產生不同的病症,像瘀在腦部,則是中風;瘀在末梢,則手麻,腳麻。

糖尿病初期通常沒有症狀,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經罹病,這時身體已經開始生病,因此須定期做健康檢查,才能及早發覺糖尿病。

飲食藥材建議

脾虛:可食用茯苓,白朮,或是四神湯(山藥、茯苓、芡實、蓮子),這是健脾利濕的好藥材。飲食上多食用溫暖屬性的食材,例如在料理中加點薑,健脾利濕助消化,又不會過度刺激腸胃道。

胃熱:可多食用健胃的苦瓜,如果舌苔黃膩,黃連膠囊可吃個一星期,如果全身燥熱,還可加個石膏。經常消化不良、胃酸過多的人,也可用焦三仙(山楂、神麴、麥芽等三種藥材),這些都是入脾胃經,能開胃、助消化、減輕胃悶脹痛的藥材。

肝鬱:若情緒緊繃,玫瑰花、杭菊、薄荷,這些花茶類的是疏肝解鬱的好藥方。當然了,規律運動絕對是最好調整情緒與降血糖的密方,尤其肌肉的鍛鍊更可幫助血糖的控制。上述藥材洗淨後,用100度開水沖入保溫瓶,等30分鐘後即可當茶飲使用。

養生指南

1,飲食要定時定量
吃飯若搭配工作、3C等,甚至偶而吃到飽或不吃,脾胃就會跟你鬧脾氣,讓你消化不良、脹氣、胃痛等。

此外,少吃會增加脾胃負擔的食物,如酸辣、油膩、甜食。再者,喝冷飲雖然爽快,但卻容易造成腸胃血管收縮,使脾胃虛寒,導致浮腫、腹痛、脹氣、怕冷等症狀,若忍不住口腹之慾,也最好淺嚐即止。

2,運動要固定時間和次數
脾主運化,要讓脾好,一定要動,絕不能以為得了糖尿病只有不吃甜食就可以,要養成固定運動習慣,一週至少三次以上,游泳、慢跑、快走,甚至瑜珈、跳舞,每次都要超過三十分鐘以上,才能合乎運動的要求。

3, 調適心情
中醫說「思傷脾」,即思慮過度、憂心忡忡,最易擾亂脾之運化、胃之受納功能,若有煩惱,除了旅行、吃喝外,宗教亦是個良好的建議。

糖尿病及三高的問題,雖然是多面向,但是與「脾」息息相關,要想解決身體問題,得先養好脾,把脾救起來,才能有好的身體,也才有好的體力來享受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