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三月

癌症的中醫預防之道

文/中西整合醫療科 陳柏谷主治醫師、陳育嫻住院醫師

  綜觀歷史和不同文化對於惡性腫瘤的描述和認知,目前普遍認為引發癌症的可能原因包括精神抑鬱、飲食不當、環境因素、病毒感染、以及遺傳等多種因素。一般認為,若長期經歷情緒困擾、缺乏充足睡眠、飲食不良,或受其他身心損害,可能導致自然免疫力降低,增加細胞發生異常變化的風險,甚至可能攻擊正常細胞。在情況較輕時,可能導致自體免疫相關疾病,如過敏、蕁麻疹、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而在嚴重情況下,則可能發展為癌症。

  中醫醫學則強調癌症的發生,與人體的正氣虛損、受到所謂「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的外邪、以及流行的疫痛邪毒,長期受侵害、積聚而成病。這些外邪與四季氣候相關,同時與天時、大氣、地理和周遭環境有密切聯繫,這一觀點與現代醫學中的癌症病因學存在相似之處。中醫經典《內經》云:「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當身體保持充沛的正氣,就能抗拒病邪的侵害。

  以寒邪為例,寒邪有外寒和內寒之分,外寒是指氣候和環境的寒象,內寒則指因多種原因引起的臟腑陽氣虧虛、機體失於溫煦所形成的病理狀態。兩者都易導致人體正氣的耗損,與國外統計研究發現低體溫者免疫力較低的關係相符合, 西醫所使用的溫熱療法(Hyperthermia)亦是以溫度的提升,破壞癌細胞的增生。因此,避免生冷飲食、注意保暖至關重要。

  以燥邪為例,燥邪包含食用烤、炸、辣的食物,以及抽菸、熬夜、飲水量不足等行為,長期下來易導致人體黏膜組織乾燥、充血等發炎反應,出現血虛、陰虛的症狀,如:皮膚乾癢、便秘、發熱、煩躁、失眠等;而蛋白職經高溫燒烤會形成異環胺(Herterocyclicamine)化合物,屬第二級致癌物,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因此,建議飲食上多攝取富含水分的蔬果,避免攝取烤、炸、辣的食物,不抽菸且維持充足的睡眠,可以有效降低罹癌的風險。

  以火邪為例,《內經》提到:「五志過極皆能化火」,所謂「五志」就是人的怒、喜、思、悲、恐五種情緒,情緒和人體氣血的運行密切相關,長期易怒、過度興奮、思慮多或抑鬱、恐慌,心理壓力超出負荷,導致氣機紊亂、臟腑陰陽失調,出現煩躁、易怒、頭暈、失眠、口苦,或喘咳、口鼻出血等症,都屬於火的表現。國內外多數研究也顯示,情緒不佳、壓力大容易導致免疫力差、內分泌失調、影響腸胃健康,長期下來易增加罹癌的風險,因此學習控制情緒,避免長期憤怒、焦慮等情緒波動,可減少火邪對身體的不良影響。

  中醫強調在預防癌症的過程中,保持身體和自然環境的和諧平衡。透過整體性的觀點切入,了解外邪的本質與侵襲的路徑,根據本身體質給予醫藥調理和生活飲食建議,共同維護身心靈的健康、提高身體抵禦外邪的免疫力,以預防癌症的發生。

  另外,已經罹癌的病友別灰心。目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推行的各項專案,可讓癌症患者在疾病治療期間可使用健保搭配中醫治療,發現腫瘤後若需要切除腫瘤,在手術當次住院期間,可會診中醫以減輕開刀術後疼痛(術後疼痛專案);術後若需要住院化療、標靶治療、放射治療,也可在住院期間接受中醫的調理,減緩副作用的不適,例如:疲倦(癌因性疲憊),手腳麻、痛、脫皮、甲溝炎(手足症候群),或是噁心、嘔吐、食慾不振、排便困難等狀況。門診治療方面,也有針對乳癌、肝癌、肺癌、大腸癌、胃癌、攝護腺癌、口腔癌提出「特定癌症患者中醫門診加強照護計畫」,有較多的給付可以支應日漸上漲的中藥費用。讓我們中醫、西醫共同努力,協助患者順利完成療程,強化身體機能,降低復發或轉移的機率,找回健康、快樂的生活。

7
六月

經痛不需要忍耐!中醫來幫忙

文/中西整合醫療科 陳婉鈺 醫師

經痛是什麼?

  又稱生理痛,指在經期或月經前後幾天,出現下腹痙攣性疼痛,痛感可能放射到大腿或腰背部,甚至因劇痛而昏厥,常伴有噁心、嘔吐、腹瀉、頭暈、全身乏力等症狀,很大程度的影響女性生活和工作。而研究指出,超過50%的女性都曾有過經痛的經驗。

為什麼會經痛?

  經痛一般可分為原發性和續發性兩類。

原發性痛經(Primary dysmenorrhea):

  多屬先天性,指骨盆腔及子宮內沒有病理因素存在,通常開始於青春期,出現在初經後1-2年,常見於未婚或未生育的年輕女性。疼痛在12至72小時內就會慢慢減輕。因為生理期間製造過多前列腺素(PGF2-α,PGE2),使得子宮強烈收縮及血流減少,導致子宮缺血,因而引起像痙攣的收縮絞痛。而前列腺素也會刺激腸子蠕動,使患者經期容易拉肚子,還會出現頭痛、噁心等不適。

續發性痛經(Secondary dysmenorrhea):

  多屬後天性,患者實際有骨盆腔的病變,一開始並無痛經,之後因某種疾病而引發,多見於已婚的中年女性。痛感常始於月經前1至2週,持續到經期結束後幾天。

  因為骨盆腔內疾病所導致,最常見如子宮內膜異位,其它包含骨盆腔發炎、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卵巢或輸卵管發炎、子宮內避孕器或子宮腸道沾黏等。

西醫治療方式

  • 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是第一線用藥,藉由抑制前列腺素生成以治療經痛。應在疼痛發作之前或當下及時服用,在月經開始前24-48小時使用,並在經期持續3-5天。(對比:常用之Acetaminophen,因對周邊組織前列腺素的抑制作用微弱,對嚴重經痛效果不彰。)
  • 口服避孕藥(oral contraceptives, OCPs):由雌激素和黃體激素所組成,藉由抑制排卵、減少月經量,來抑制前列腺素產生。常須服用三個週期以上才能緩解經痛。
  • 子宮內投藥器(Mirena):在子宮內緩緩釋出黃體素,避孕及緩解經痛。
  • 手術:包括薦骨前神經切除術、子宮切除等。

中醫如何看待?

  中醫的治療會因人而異,根據痛的時間(經前或經後)、痛的部位、痛的性質、經色不同而有數種分類,每個人都有量身打造的治療方式!

1.氣滯血瘀型:經前或經期中下腹有陣發性脹痛,情緒變動時疼痛加重,月經有血塊,胸悶煩躁,乳房脹痛,腹脹,經前症候群,多見於生活壓力大或容易緊張者。

→疏肝理氣、化瘀止痛。

2.肝鬱化火型:經前或經期兩側少腹脹痛,經量多呈鮮紅色,胸悶煩躁,乳房脹痛明顯,口乾口渴,經來暴躁易怒。

→清熱解鬱、化瘀止痛。

3.寒濕凝滯型:小腹冷痛,腰痠手腳冰冷,經血量少呈暗褐色,伴有血塊,月經延遲,熱敷能緩解痛感。

→溫經散寒、活血止痛。

4.氣血不足型:小腹微微隱痛,經期後半痛感加重,常感疲憊、頭暈、心悸等。

→健脾益氣、養血止痛。

中醫如何緩解?

科學中藥或水煎藥:診脈後依個人證型處方,從體質改善經痛原因,降低經來不適感並且預防復發。

穴位針灸:依證型選取合谷、三陰交、中極、關元、腎俞、八髎穴等穴位,可平日保健調整氣機以及急性期止痛,若是不敢嘗試針灸,可以採用穴道按摩或外敷灸療膏。

貼灸藥膏:選取穴位外用貼敷,會有溫熱的暖和感,針對經痛、經期腰痠、噁心嘔吐感的女生能有不錯的療效。

經痛的自我保健

玫瑰花茶:準備玫瑰花10公克與適量冰糖,再用開水沖泡成茶飲。玫瑰花茶可做為女生平日保養的飲品,能夠解鬱、疏理氣血。

紅豆暖暖包DIY:

  • 材料:紅豆200g,白芍、艾草、小茴香、
  • 乾薑、延胡索各3錢。
  • 方式:布袋包綁緊,不可以用釘書機,放入微波爐以中火微波2-3分鐘;或用電鍋,外鍋不加水加熱約2-5次;炒鍋乾炒加熱亦可。放在肚臍下3吋熱敷(約1個手掌寬,或是4指寬)。
  • 可自製中藥暖暖包通絡暖宮、緩急止痛又環保,孕婦、皮膚病患則不適用。

黑巧克力:黑巧克力含有可提高腦內血清素(serotonin)、腦內啡(endorphine)濃度的成份,會讓人感到精神愉悅、心情好。但注意不可以吃太多,因為內含咖啡因可能導致經痛,且當心吃出肥胖負擔。

少抽菸、減少咖啡因的攝取

生活:經期飲食注意避開生冷油炸、穿著注意下半身保暖,尤其是雙腳。

運動:多運動及做瑜珈等伸展,讓子宮腔血液循環順暢,就比較不會因瘀血而疼痛。

3
一月

中醫教你寒冬護心大絕招

文/中西整合醫療科 彭昱憲醫師

  如果你有時會『心肝頭噗噗嚓 』、或是『烏暗眩』突然站起來時,會出現頭暈眼花、眼前發黑等症狀,甚至有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三高家族史,你就要從年輕時好好關心及保養心臟。

  中醫黃帝內經:「心者,君主之官」、又說「若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長壽。」由此可知,養生長壽的重心在於養心,若心有問題,五臟六腑也會跟著不健康。

  寒冬時期,若不想讓心臟疾病找上門,可透過以下的方式來養生,使精氣內聚,養心護心。

一、規律有恆的運動

  規律適度的運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保護心血管,但對體質虛弱或心血管疾病患者,過多過強的運動,會讓心臟負荷太大,若運動中覺得很喘、胸悶痛、頭暈,就要立刻停下來休息,若過度流汗會使身體水分蒸發脫水,中醫說:汗為「心之液」,會導致虛勞,產生「心悸、疲倦、失眠」 甚至造成陰陽兩虛或瘀阻的狀態,而可能出現冠狀動脈堵塞,甚至導致失智症。因此持之以恆且適度的運動,如太極拳、有氧體操、快走都是很好的運動。

二、穴道按摩或貼布刺激

  每天按壓郄門穴、內關穴、神門穴,每次5~10分鐘,可達到寧心安神、強心、舒緩緊張等功效。還可以用酸痛貼布來刺激穴位,像三伏貼治療過敏一樣,是利用藥材辛香通竅的特性,敷貼於皮膚和特定穴位上,使藥物有效分子滲透入表皮,經皮吸收,達到刺激穴位、經絡活血的養生作用,並經由刺激穴位來促進血液循環,加強身體代謝功能。

  若要養心護心,可刺激郄門穴,此穴主要能推動體内的氣血循環,達到養生治病目的。所以能治療胸痛、神經衰弱、心悸、心搏過速、甚至心絞痛等症狀。若有胸悶甚至噁心感,內關穴是不二的選擇,此穴主要能緩解胸悶、心跳快、心悸,甚至胃脹氣、打嗝不止、噁心想吐、暈車、失眠都有良好的緩解效果。

  若情緒焦慮緊張,想要寧心安神,放鬆情緒,可以刺激神門穴此穴是心經的原穴,可調整臟腑經絡的功能,既可補虛,又可瀉實。除能穩定情緒外,還能緩和暈車症狀,調節自律神經。

三、保健用藥

  • 三 七:常用於跌打損傷,除了有止血活血,順暢血管的效果,研究顯示能抗心律不整、抗發炎、抗衰老、保肝、抗癌。
  • 黃 耆:中藥裡常用來補肺氣,除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強心肌收縮力、還能保護心血管、調節血糖、抗衰老、保肝。
  • 藏 紅 花:是用來保護心血管,能活血通經、化瘀止痛,還能降低血脂,增強耐力減少疲勞感。
  • 補氣活血茶:
  • 平常還可以準備黨參或黃耆10公克、麥門冬10公克、紅花2公克,利用保溫瓶加
  • 入沸水,悶三十分鐘來當作茶飲,以達到養心、補氣、化瘀的效果。

四、飲食原則:

  可挑選滋陰補陽兼補腎的食材,如黑芝麻、黑豆、黃豆、乾薑、黑木耳等,不僅可以溫養心臟,其抗氧化成分還可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膽固醇。

五、生活須知:

  寒冬時節需注意保暖,早睡早起,別熬夜,戒菸酒,隨時追蹤血壓、血糖、血脂的變化等。

  中醫說:「心主神明」,長期的壓力會讓身體流動的氣血鬱悶停滯,容易引起血液循環不流暢,若再加上飲食上的烤炸辣,容易增強血管發炎的反應,而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因此適當的排解壓力、正向轉念、節制規律的飲食生活、維持血糖、血壓、血脂正常,讓血管不發炎,不硬化,均是保養心血管不可或缺的要素。此外,身體有任何的不適警訊,均應謹慎對待,有相關症狀可及早求診,由醫師來辨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