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四月

在生命面前 不遺餘力救治 血液和腫瘤病童的醫學中心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醫事部 巫康熙 副院長
兒童血液腫瘤科 主治醫師

血友病和重度海洋性貧血是相當罕見的血液疾病,這些病患一輩子需要很複雜的醫療照顧,更需要依靠非常專業的醫療團隊;兒童癌症和成人癌症有很大的不同,個案數雖不多,但治癒率比成人高很多。治療疾病是一個漫長的團體戰,醫療團隊不只要面對無法配合的小朋友,還要面對擔心不止的整個家庭情緒和壓力,治療這些病患,基本上是「吃力不討好」,加上因為這些患者很少,所以常被大家忽視。

這些疾病的醫療照顧需要花費很高的成本,眾多醫學中心基於成本的考量,積極發展的意願不高,而醫生也因這領域非常複雜,要投入很多的心力,且生死攸關造成壓力很大,加上病人不多以致收入不高,導致大部分的醫師望之卻步。但中山附醫一本救助重難罕症初衷,去(109)年積極發展罕見血液疾病,及擴大兒童癌症團隊,希望透過整個機構的整合,打造最先進的醫療來提高治癒率,幫助更多病患與家庭。

兒童癌症中最常見的就是血癌,近年來在血癌的醫療上有很大的進步,包括(1)以血癌基因檢測和殘存癌細胞(MRD)的監測來調整治療方向;(2)新的抗癌和標靶藥物;(3)新的骨髓移植方式如半吻合移植來治療頑固的血癌;(4)預防性抗生素降低感染風險。本院為了幫助重症病童,極積專案進口多種新藥,不惜成本,只為救活病童,希望可達到目標: No children should die of cancer or blood disorders(盡全力不讓兒童死於癌症或血液疾病)。在醫院的支持下,醫療團隊救治了不少非常困難的病患。在以前,幾乎是不可能救活的,雖花了不少醫療成本,團隊也相當辛苦,但大家都感到欣慰和開心。

罹患罕見血液疾病或兒癌的人數不多,但是醫療上需要大量投入軟硬體設備,包括新的機器、最新的藥物、充足醫療人員等,才能提高醫療品質和治癒率,這不僅需要院方全力的支持,也要有專業的團隊才能勝任。家長一聽小孩得這類的重病,常六神無主且慌了手腳,上網看了很多的資料,愈看愈擔心和害怕,因為疾病複雜,更需要有經驗的醫師,先進行仔細的討論再下決定,才能給病患最好的治療。

中山團隊針對各種困難複雜之血液疾病和兒童癌症,最先進的治療技術如下,

  • 血液疾病包括:
    • 血友病:同位素滑囊膜切除術(全台最有經驗)、第八因子呈色法檢驗(全台最先進)、血友病居家訪視與治療。
    • 類血友病:困難之類血友病診斷與治療。
    • 重型地中海貧血:結合核磁共振之心鐵和肝鐵掃描(少數醫學中心的技術),調整排鐵劑使用。
    • 再生不良性貧血:免疫調整藥物加最新的血小板生成素治療(少數在兒童使用血小板生成素的醫學中心),親屬與非親屬之骨髓周邊幹細胞移植治療(九成以上的成功率)。
  • 兒童癌症和骨髓移植包括:
    • 對於各種惡性疾病(如血癌、淋巴癌、兒童腦瘤、神經母細胞瘤)腫瘤基因檢查:結合病理科與基因實驗室,尋找針對惡性腫瘤的標靶藥物。
    • 最好的治療藥物:除了積極向健保專案申請藥物給付外,也提供各種必須專案進口之藥物治療困難疾病或其併發症。
    • 最先進之設備:兒童優先之各種腫瘤掃描與追蹤,包括先進的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與正子掃描。
    • 兒癌與骨髓移植:全國首屈一指的骨髓幹細胞移植團隊(超過130例兒童移植經驗)與兒童高難度半吻合骨髓移植經驗。
    • 最好的治療環境:全國最大之兒癌病房活動空間,最新型的兒童正壓病房(少數醫學中心才有)與兒童骨髓移植病房。
    • 兒癌多專科團隊會議:由兒童血腫科、病理科、放射腫瘤科、核醫科、神經外科、小兒外科、中醫兒科與社工結合之整體醫療團隊,為每一位病童擬定專屬之治療計畫與定期討論。
巫康熙副院長(左)與被診斷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陳小弟及家屬合影。
9
四月

幹細胞簡介 從造血幹細胞到間質幹細胞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醫事部 巫康熙 副院長
兒童血液腫瘤科 主治醫師

何謂細胞治療

用細胞來治療疾病或受傷的組織,例如常用的紅血球治療貧血,就是所謂的細胞治療,細胞治療有幾個重點需要注意,如:哪種細胞適合治療哪種疾病、直接打入受傷組織或由血管中注入、治療的機轉…等問題,這些都是細胞治療需要注意的問題。而細胞治療和其他醫療相同,也常需要注意真假,如:韓國黃禹錫、日本小保方晴子、美國哈佛大學…等研究造假事件。目前因為認為幹細胞可分泌許多的物質(paracrine)來修復受傷的組織,所以幹細胞是細胞治療很好的來源之一。

幹細胞的定義和分類

幹細胞一般的定義為一群具有「自我增生(self-renew)」和「往下分化或其他細胞」的未分化細胞,以分化的能力可分為:(1)全能幹細胞(Totipotent),如受精卵;(2)萬能幹細胞(Pluripotent),如胚胎幹細胞(ESC)和人工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3)多能幹細胞(Multipotent),如造血幹細胞(HSC)和間質幹細胞(MSC);(4)單能幹細胞。在幹細胞中,目前使用最多年和最成熟的幹細胞是造血幹細胞,而近年來最熱門被研究和討論的是間質幹細胞,因此以下主要討論造血幹細胞和間質幹細胞。

造血幹細胞

Thomas因骨髓移植於1957年獲諾貝爾獎,以前的骨髓移植,被稱為造血幹細胞移植,所以骨髓移植和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相同的治療,因早期造血幹細胞主要來自骨髓,所以稱骨髓移植。

因抽骨髓對捐者比較侵入性(invasive),所以現在大多用周邊造血幹細胞來取代骨髓,捐周邊造血幹細胞前病患需施打白血球生成激素(G-CSF),將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驅趕到周邊血液。之後如捐血一般由機器來收集,而後將收集到的周邊造血幹細胞,像輸血一般由血管輸入病患體內。周邊造血幹細胞的收集對捐者而言,除打針和G-CSF短暫的疼痛外,並無長期副作用,所以如有被通知合適的骨髓(造血幹細胞)捐贈者,請多鼓勵,救人一命,功德無量。

造血幹細胞移植主要用於治療骨髓和血液相關的疾病,如血癌和再生不良性貧血…等,用別人的造血幹細胞取代已病變的骨髓,稱「異體骨髓移植」;用很強的化療或放射線殲滅癌細胞(如淋巴癌),再將自己以前收集的造血幹細胞回輸給自己,稱「自體骨髓移植」。

造血幹細胞移植最困難的是移植後的照顧,特別是異體骨髓移植,因病患移植前,經很強的化療(或放射線治療)引起的副作用、血球低下及抵抗力低下常造成嚴重感染、植入捐贈者的淋巴球攻擊病人造成「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等,這些併發症常需要很有經驗團隊,將問題一一克服。

臍帶血因含有比例較高的造血幹細胞,所以在1988年起被當成造血幹細胞移植的來源之一,但因臍帶血量內含的造血幹細胞有限,因此大多應用在兒童病患。由父母或子女當捐贈者的造血幹細胞移植,稱為半吻合移植,以前很難成功,隨著移植技術的突破和進步,成功率已大幅提升。

中山醫療團隊移植多例的半吻合移植,雖有其困難度,但成功率相當不錯,在沒有適當的捐贈者時,半吻合移植是個可行的選擇。近年來靠基因改造病患的造血幹細胞,再植入病患身上,成功治療重度海洋性貧血,用造血幹細胞治療腦部、心臟…等疾病也有不少的研究和報導,但其真正的效果,需大家再一同努力。

間質幹細胞

間質幹細胞是近年來被廣泛研究的幹細胞之一,因本身的低抗原性,不用像造血幹細胞要捐贈者和病患的相當吻合度(HLA match),可被廣泛使用。間質幹細胞可自骨髓、脂肪、牙齒、臍帶、臍帶血、羊膜、胎盤…等組織中分離出來,具有抗發炎、修復受傷組織等特性,所以應用到許多的疾病,如免疫異常、退化性關節炎、腦部損傷、心臟…等疾病。

2021年美國發表臍帶間質幹細胞對嚴重新冠肺炎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可明顯改善存活率。我們團隊的動物實驗,也證實間質幹細胞對急性肺損傷,確實有修復的效果,間質幹細胞雖已有許多的發表,但仍存在著太多的未知,值得大家深入研究和討論。

結論

我們團隊從事造血幹細胞20多年,包括臍帶血移植和較高難度的半吻合造血幹細胞移植,希望將來可將造血幹細胞應用到更多的疾病。我們的團隊研究間質幹細胞也已10多年,發表20多篇SCI的期刊,從基礎、動物到人體,已證實間質幹細胞有很好的免疫調節功能(immunomodulation),也希望將來能將間質幹細胞應用到更多的疾病,特別是免疫相關的疾病,以幫助更多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