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二月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中醫治療

文/中西整合醫療科 游舜傑 住院醫師

在全民瘋登山的時代,76歲的施伯伯,退休後最喜歡到山上親近大自然,但是雙腳的膝蓋總是在過度使用後,發出無聲的抗議,上下樓梯時疼痛無力、早上起床後僵硬麻木,施伯伯嘗試多種治療方法,最後在中醫經過兩次針灸療程,且配合復健運動,大幅緩解雙腳膝蓋的疼痛問題,恢復輕鬆自在的步態。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症狀

施伯伯的膝蓋疼痛即是典型的退化性膝關節炎症狀,常見症狀有:

  • 疼痛發生在膝關節周圍,隨著活動而疼痛加劇,休息可緩解。
  • 僵硬感,於晨起時關節僵硬感,約半小時後緩解,在寒冷或潮濕的天氣時,症狀會加劇。
  • 腫脹,關節腔中的積液常會導致關節腫脹。
  • 活動時的異音,粗糙的關節面可能在活動時發出異常的聲響。
  • 關節的形狀改變,從外觀或觸摸可感受到膝蓋的變形。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診斷

關節炎常需與其他疾病鑑別診斷,如類風溼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結晶性關節病變(如痛風)、感染性關節炎、其他軟組織異常等,但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診斷相對簡單,透過以下的症狀可初步診斷:

  • 疼痛侷限在膝關節周圍。
  • 長時間久坐、從低的椅子站起時、下樓梯或下坡時疼痛。
  • 下肢無力和不穩定感。
  • 晨起僵硬感30分鐘內可緩解。
  • 年齡大於45歲。

膝關節的退化占所有退化性關節炎中相當高的比例,且女性發病率較男性來的高。常見的危險因子有年齡、關節傷病史、肥胖、骨骼結構、性別等因素。主要為長時間的過度使用,造成關節軟骨磨損、膝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中醫觀點

在中醫,退化性膝關節炎屬「痹證」、「骨痹」、「痛痹」的範疇,痹證是一種以肢體、關節等處酸痛、麻木、重著的感受及屈伸不利為主要症候的病證。痹的病名,最早見於《內經》,如《素問‧痹論》:「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其病因病機,或因風寒濕熱之邪,乘虛襲入人體,引起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或痰濁瘀血,阻於經隧,深入關節筋脈,皆可以發病。

中醫治療可簡單分成兩個部分,分別是中醫口服藥物,以及中醫針灸治療兩個面向來討論。在中藥治療上,首重辨證論治,透過問診、脈診,簡單分成風寒濕痹、風熱濕痹、痰瘀痹阻等不同類型,給予不同的中醫藥物治療。

針灸治療上,可以使用傳統的針灸治療,透過穴道的刺激,疏通經絡,放鬆局部肌肉等方式改善不適的症狀。

小針刀治療

除此之外,也可透過近年來風行的小針刀療法來加以處理,該療法具有見效快、損傷小、操作簡單、疼痛度低、花費低等優點,是中醫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小針刀又可稱扁針、圓針,是由目前中醫針灸「針」加以改進而來,針尖約為 0.3-0.8 mm 的刀刃面。小針刀有兩大主要作用:

  1. 剝離沾黏組織
    剝離肌肉和韌帶之間軟組織沾黏病變,鬆解肌肉,重新改善血液循環,恢復肢體正常生理功能,以消除炎症酸痛。
  2. 疏通氣血阻滯
    據中醫經絡氣血辨證論治,運用通則不痛原理,疏通阻滯,使氣血流暢,陰陽調和,消除疼痛,恢復功能。

藉由小針刀治療放鬆膝關節周邊韌帶、肌腱,配合中醫藥物以及復健運動等,讓膝關節的疼痛緩解,改善生活品質。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的退化性疾病,需要透過持續的復健及運動來改善症狀,藉由加強下肢肌力以及減輕體重兩大目標來保護膝關節。治療多面向,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緩解疼痛。中醫療法亦可有效且快速的緩解膝關節的疼痛症狀,民眾可至中醫門診尋求中醫師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