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五月

從中醫觀點談治療子宮肌瘤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中西整合醫療科 王婷乙 住院醫師

「我有子宮肌瘤,應該要切除嗎?

病人通常因為月經方面的症狀,在婦產科檢查出有子宮肌瘤,要不要切除?也是在中醫或西醫診間中最常被問的問題。目前造成子宮肌瘤的原因沒有很明確,也沒有可以預防的方式,不過在臨床上可以觀察到比較好發的族群,如家族遺傳、體重過重、初經比較早來等,年齡約30到40歲之間的女性。雖然子宮肌瘤大部分屬於良性腫瘤,但其引發的症狀也可能影響生活品質,尤其對於正值生育的婦女,可能造成不孕。

子宮肌瘤會造成哪些症狀呢?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婦科腫瘤之一,多數有子宮肌瘤的女性不會有明顯的臨床症狀,最常見的症狀包括月經不適、骨盆腔疼痛、或懷孕方面的問題,臨床症狀的嚴重程度與肌瘤數目、位置、大小有關。不同位置的子宮肌瘤引起的症狀分別如下:

  1. 黏膜下肌瘤:痛經、月經量大、不孕、影響胎兒生長
  2. 間質性肌瘤:痛經、月經量大、便秘、頻尿、腹痛
  3. 漿膜下肌瘤:便秘、頻尿、腹痛
  4. 有莖肌瘤:可能因發生扭轉,引起強烈的腹痛。

而其間接導致如月經量大者而容易貧血,當失血過多時,就會造成容易頭暈、疲累、注意力不易集中等問題,久而久之,進而影響女性的心理狀態。

體質寒、體質熱,都可能產生子宮肌瘤

在臨床上,也常聽到病人說:「醫生,我的子宮真的很寒,每次月經來都好痛,一定要吃止痛藥!」診脈後,卻發現身體屬於熱性體質,這一類病人對身體的認知往往與診斷結果相反。那為什麼寒性、熱性的體質都有可能造成子宮肌瘤呢?

子宮肌瘤在中醫的歸類屬於「癥瘕積聚」,而「血瘀」是最主要的機轉。寒性體質的人,血液運行的動力不夠,血流不暢導致氣血凝滯,讓身體不易排除代謝廢物;熱性體質的人,則因體內的熱會消耗人體的津液,使血液中的水分不夠,濃稠度上升,血液循環就會變差。因此不論熱寒體質,只要血流不暢,代謝廢物無法順利排出而逐漸積聚在子宮內,就可能產生子宮肌瘤。

平時用四物湯進補正確嗎?

多數女性認為婦科方面的疾病與體質寒有關,所以在月經結束後開始喝四物湯期待減少痛經症狀。事實上,中醫將許多疾病分出寒性與熱性,並不是每個婦科疾病都適合食補。四物湯的組成是當歸、川芎、熟地、白芍,前三味藥的性味是溫補類的養血藥,白芍雖較偏寒性,但也是用來養血。因此從藥物組成可看出四物湯較適合寒性體質的人,而熱性體質的人就不宜服用。至於如何判斷寒、熱,需要專業中醫師來做診斷,藉由參考其它症狀與脈的表現以準確判斷。

中醫如何治療子宮肌瘤?

中醫治療子宮肌瘤認為要從人的整體狀況去著手。由於子宮肌瘤常常具有寒熱虛實夾雜的特點,如果單純袪邪,可能會損傷正氣,如果單純補虛,又擔心補到肌瘤。因此在治療上,中醫師會依照患者的體質及病程,適當地調整活血化瘀、補養臟腑兩種方法的比重,達到能補充婦女月經流失的經血及體力,又能避免肌瘤增大。如果患者在月經週期同時有痛經,或經血量大的症狀,可以更進一步加上調經止痛的藥物來緩解經期不適。

總結來說,中醫調整人體的氣血循環以達到治病效果。在臨床上,有些患者的確在經過中醫治療後,觀察到子宮肌瘤有縮減的現象,不過若子宮肌瘤太大顆,或者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者,一定要先和婦產科醫師討論是否需要執行手術。若真得需要手術,也可術後再就診中醫,藉由中藥及針灸來幫助傷口及體機能的恢復,並可降低子宮肌瘤復發的機會。

日常保健一起來

平時可按摩腹部穴位,如關元、中極、曲骨、子宮穴等。取穴方式是將四隻手指併攏,放在肚臍下,即可取到位於臍下三寸的關元,再往下一寸是中極、曲骨。從中極向兩側旁開三寸即為子宮穴。藉由腹部穴位的按摩,也能同時做自我檢查,看有無凸起的腫塊。另外,也可捏捏耳朵上的子宮穴,刺激子宮的血液循環。

日常保健注意飲食、睡眠及運動。飲食方面,體質寒的人盡量少吃生菜沙拉、寒性水果如柳丁、橘子等及冷飲。服用蔬菜類則最好要炒過,水果類不宜過多,一天最多大約是一顆拳頭的量。體質熱的人,應注意少吃辛香或烤炸辣的食物,如胡椒、蔥、蒜、辣椒、堅果,或口味重的咖哩類等。睡眠方面要注重睡眠質量,如時間長短、是否淺眠易醒、或有無多夢。運動方面,不一定要進行激烈運動,平時抽出30分鐘的時間走走路,也可促進骨盆腔的血液循環。

9
四月

兒童過敏性鼻炎看中醫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中西整合醫療科 王婷乙 住院醫師
黃義鈞 主治醫師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資料,冬季為過敏性疾病好發期,孩子的過敏體質與遺傳及後天環境有關。通常,如果父母有過敏性的疾病,孩子過敏的機率就很高,而台灣常見的環境過敏原是灰塵、塵蟎、PM2.5懸浮微粒,食物過敏原有花生、奶製品、芒果、有殼海鮮等。目前現代醫學治療有抗組織胺、鼻噴劑(類固醇類)、去鼻充血劑等,能快速減緩不適症狀。長期來看,中醫一起介入治療,能縮短孩童鼻過敏的病程,降低症狀反覆發生的機率。

醫生,我的孩子又感冒了!

在診間,常有著急的父母說:「我的孩子最近經常打噴嚏、流鼻水,是不是感冒了?」經醫師診斷後:「您的孩子是過敏,不是感冒喔!」過敏性鼻炎和感冒的症狀非常相似,究竟過敏和感冒要怎麼區分呢?

過敏性鼻炎與感冒大不同

一般感冒較不會有眼睛癢、鼻子癢的症狀,且持續時間大都小於兩週。過敏性鼻炎的孩童在臨床特徵上會不斷地揉眼睛、揉鼻子,經常性地鼻涕倒流,且可能會有特定的發作時間,如早上起床或洗完澡後。有的孩童過敏反應較激烈,可能併見氣喘,具體表現是呼吸困難、鳴喘聲、咳嗽、胸悶和胸廓起伏劇烈等症狀。

若過敏性鼻炎的病程較久,孩童的眼睛下方會出現黑眼圈,且因手掌對鼻子的反覆摩擦,會引起鼻子中部三分之一的皮膚皺褶。此外,因為鼻塞,使孩童長期用口呼吸,會容易出現牙齒咬合問題,上顎弓較高的情形。鼻子結構則可能有鼻中隔彎曲、鼻甲肥大、息肉等問題。

過敏與孩童專注力的問題

有許多研究指出,過敏性鼻炎會影響孩童的專注力,如鼻塞及鼻涕倒流,可能導致兒童睡眠障礙,因睡眠不足而疲倦,使白天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易怒、煩躁不安、活動過度等現象,會嚴重損害兒童的生活品質,對學習能力也產生負面影響。

過敏原來與肺氣有關

無論是過敏性鼻炎、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在中醫觀點多屬於肺系的問題。《黃帝內經》:「肺主皮毛。」肺的功能除了涵蓋呼吸,肺的精氣也能滋養和溫煦皮毛。有健康的肺氣,才有健康的皮膚保衛人體,適應外在環境。當肺氣的功能失調,沒辦法正常地應對外界變化,就可能引起過敏。然而也有許多類似過敏反應的症狀找不到特定過敏原,常在天氣溫度的轉變,或情緒、壓力等因素,而引起鼻炎或皮膚炎等過敏症狀。

中醫也能加入行列,戰勝過敏!

中醫師會根據孩童病症的寒熱虛實,利用藥物及針灸做調整。藥物方面除了加強肺的功能,更會從腸胃的方面去治療,此觀念早在《黃帝內經》裡也提到:「人受氣於穀,穀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五臟六腑的功能是否能正常運作,取決於腸胃的健康與否。針灸方面的治療,主要會選擇通鼻竅、止咳化痰、加強腸胃功能的穴位。

現代科技無痛針灸治療

 在2020年德國的期刊研究中,強調針灸有助於過敏的控制,但往往因為孩童害怕疼痛而不願意進行傳統針灸治療。所幸在中醫門診內,有許多替代方法,如耳針、三伏貼、及雷射針灸,這些方法不會造成疼痛感,也能達到穴位刺激的效果。

耳針,是透過微針或小圓珠對耳部穴道刺激,不同的耳穴對應身體不同部位與臟腑。一般耳針留置3-5天,可持續刺激穴位。

三伏貼,源自清代,常作為中醫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方法之一,是將中藥直接貼敷於穴位,如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溫熱的刺激,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雷射針灸,是近代新興療法,尤其流行於德國,透過低能量的雷射光,對穴位進行刺激,具有非侵入性、無痛、安全等優點,非常適合小兒、怕針、身體虛弱、容易暈針等對象。

穴位按摩做保健

除了中醫門診的治療外,穴位按摩可調節體質、舒暢氣機,父母平時即可幫孩子按壓穴道增強其抵抗力。手部穴位可按壓合谷尺澤,以平喘止咳。背部穴位可選擇大椎風門肺俞、定喘,是中醫三伏貼常用穴位,分布在脖子後側至肩胛骨內側的範圍。腿部穴位可選足三里、豐隆,可處理痰多的咳喘。

以上穴位能有效減緩過敏性鼻炎發作頻率,及降低咳喘的發生。天冷時,除了按摩以外,也可用暖暖包貼在這些穴位上,但切記別造成燙傷。

食補須諮詢中醫師

每個兒童的體質不同,過敏的症狀有實證、有虛證,不能直接斷定是體虛而一味補養過於溫補的食物,反而會適得其反。因此服用含中藥材成分的食物或保健食品,最好先詢問中醫師是否適合;若有過敏症狀反覆、綿延不癒的狀況,記得與中醫師討論中藥介入治療的時機,及早調整孩童的體質。

歡迎多加利用中醫門診兒童過敏性鼻炎照護計畫!

這項計畫於民國105年起辦,已連續進行五年,針對5歲(含)至14歲(含) 罹患過敏性鼻炎的兒童。藉由望聞問切及RCAT量表,完整評估身體狀況,再選擇使用內服藥、針灸、推拿以及經穴按摩指導、生活衛教與飲食指導等措施,調整孩童的體質,有效減輕過敏症狀,改善生活品質及學習狀況,健康快樂地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