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七月

談耳鳴的中醫治療

耳朵嗡嗡嗡叫!我聽不到啦!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中西整合醫療科 林榮志 主任
張佳閔 研究助理

不同人的耳鳴,出現的聲音往往也有所不同。有人形容聲音像金屬刮過的聲音、像無數根微細鐵絲彈動的響聲、嗡嗡聲、風吹嘯聲、叮叮響聲、爆裂聲,甚至像有人在耳鼓上不規律拍打…。

耳鳴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其實現代醫學並沒有很好的解釋,大多只把耳鳴解釋成「一種症狀」,而非單一疾病;而中醫對耳鳴的看法也大致相同,並不認為耳鳴是單一原因引起,可能是來自於外感,或臟腑疾病引起的症狀。有時是和情緒焦慮、心煩易怒、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或生活或工作的障礙有關。

目前耳鳴的起因被認為是和神經退化或變性有關,通常先是單側發作,繼而兩耳皆鳴。久而久之,有些人還會合併聽力減退,若要預防聽神經退化過快,積極治療就有其必要性。

造成耳鳴的原因很多,以下舉例:

一般聽力障礙,多出現在中老年人:

依中醫的觀點,「腎開竅於耳,手足少陽經亦分布於耳,耳又為宗脈之所聚」,因此與許多經脈、臟腑有關。對於耳鳴最早在《內經》記載:「十二經脈皆秉氣於胃,上走於面,而達空竅。」而「腎氣通於耳,耳和則耳能聞五音」。

《醫學綱目》也提到:「耳聾有虛有實。」對於耳鳴虛實問題的簡單判斷如下,如果耳鳴的暴鳴聲大,以手按之聲音更大的話,就多屬於實証,通常多由肝、膽、三焦之火循經上擾所致,多由外邪、痰火、肝火,如肝膽火熱、痰火上擾等引起。若脾濕過剩,清陽不生,清竅失養,也會引起耳鳴。

如果耳鳴聲小,用手按壓耳朵時聲音可以減輕的話,則多數虛證,可能如腎氣虛、中氣下陷、心血虛等現象。

萬一罹患耳鳴,如何減小耳鳴的強度?先避免再去高噪音場所;同時定期監測血壓,按時服藥,減少血壓干擾耳鳴;限制鹽分攝取,減少耳內淋巴液滲透壓變化;減少使用咖啡因和尼古丁等;規律且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習慣。

在此介紹下列三個自我保健、預防耳鳴的穴位,建議每天早上起床,或是睡覺前,給予五分鐘的穴位按摩。

湧泉穴(腎經)

湧泉穴(腳掌前方約三分之一的中心凹陷處),用手掌循腳底腎經「湧泉穴」來回緩慢按摩,以右手掌按摩左腳底;左手掌按摩右腳底,直到腳底有溫熱感為止。可治療耳鳴、聽力不良與中耳炎,還能強化心臟、膀胱功能等。

風池穴(膽經)

風池穴(後頸枕骨下緣,髮際凹陷處),兩手拇指分別按住左右兩側風池穴處,其餘四指固定在後枕部抓按,可緩解暈眩耳鳴、頭痛頭暈,還能緩解頸椎疼痛、促進睡眠和緩解眼部疲勞,安神定志。

太衝穴〈肝經〉

太衝穴(雙腳腳背上,在第一腳趾骨與第二腳趾骨結合處上方的凹陷處),用拇指指腹按壓太衝穴,兩側穴位各按壓10∼15次,主要功能在於疏肝解鬱、消除壓力,進而治療耳鳴與聽力不良。

中國醫藥大學前副校長張永賢對罹患耳鳴與重聽的患者建議,做穴道按摩操,來緩解耳鳴等症狀:

  1. 搓揉手掌:雙手掌相對密合,用力搓揉四十九次,使雙手掌溫熱,以溫暖心包絡與心經。
  2. 耳部按摩:用食指和中指夾住耳朵(中指在耳前,食指在耳後)上下來回摩擦四十九次;耳前可刺激「耳門」、「聽宮」、「聽會」穴道。耳後可刺激「顱息」、「瘈脈」、「翳風」穴道。
  3. 外耳道按摩:將食指插入外耳道旋轉七次,再用指尖把外耳道堵住稍加用力,維持七秒後,突然拔出食指,連續做七次。
  4. 鳴天鼓按摩:手掌自耳後壓住整個耳殼,指尖緊貼在後頭部,食指放在中指上,用食指向下彈壓敲打後頭部,可聽見耳內鳴響,即為鳴天鼓,共敲鳴四十九次。

最後提醒大家,有不舒服症狀應尋求專業醫師,切勿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本院中西整合醫療科提供最適切的建議與服務。

11
六月

中西醫合治甲狀腺功能亢進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中西整合醫療科 許睿杰 主治醫師

    30歲林小姐已婚,近一年家庭與工作忙碌之餘仍需準備國家考試,身心時有莫名壓力,近幾個月來漸漸產生焦慮不安、心悸、手抖、月經量少等不適症狀,門診檢查發現頸部甲狀腺腫大,安排抽血有甲狀腺功能過高與甲狀腺自體免疫抗體陽性,經過詢問家族史,母親也有甲狀腺疾病史,此為典型的葛瑞夫茲氏病表現。

甲狀腺功能亢進有哪些症狀呢?

甲狀腺屬於內分泌器官,其形狀長的像蝴蝶,位在頸部甲狀軟骨下方,分泌甲狀腺素,掌管人體新陳代謝功能,調控心血管、神經、骨骼肌肉、腸胃與生殖等系統,甲狀腺功能亢進原因很多,例如亞急性甲狀腺炎、產後甲狀腺炎、毒性多結節性甲狀腺腫等,其中約80%患者是最常見的葛瑞夫茲氏病,此病肇因於自體免疫功能紊亂,臨床常見症狀有:

  1. 心血管系統:心律不整、心動過速、驚悸不安。
  2. 神經系統:性情急躁易怒、緊張焦慮、失眠、手抖。
  3. 消化系統:多食善飢、腹瀉。
  4. 生殖系統:女性經量減少或閉經、男性精子品質不佳、陽痿。
  5. 其他:頸部腫大、眼睛突出、骨質疏鬆、怕熱、倦怠。

 由於症狀多樣化,且甲狀腺亢進症狀通常是逐漸出現,輕症患者可能只有一至兩個非特異性症狀,如緊張焦慮,若患者誤認為是工作壓力大所引起,容易延誤治療時機,疾病嚴重患者會有多項典型症狀,如頸部腫大、眼睛突起等。在年長患者族群,有些人症狀不明顯只表現出心律不整或精神倦怠,而無其他明顯不適情形。

 甲狀腺功能亢進若沒有接受適當治療,少數患者會進展至甲狀腺風暴,其心跳、體溫與血壓會升高到危險數值,精神煩躁不安,甚至昏迷或心臟衰竭,危及生命引起死亡,務必謹慎對待。

為何會得甲狀腺功能亢進?

    葛瑞夫茲氏病發病原因第一是家族遺傳,不過雖有遺傳體質,卻也不一定每個人都會發病,所以第二原因「情緒壓力」是為重要誘發因子,如生產、考試、生活不順遂等,身體會產生抗體刺激甲狀腺製造過多的甲狀腺素所引起,此病好發於生育年齡女性,男女發病比例約為1:10。

「情緒壓力」為誘發甲狀腺功能亢進因子

甲狀腺疾病在中醫屬於癭病範疇,除了體質因素,中醫特別重視情緒壓力誘發或加重甲狀腺功能亢進,臨床上許多患者會提到生氣完後自覺甲狀腺腫會更加明顯,古籍<濟生方>已觀察到:「夫瘿瘤者多有喜怒不節,憂思過度,而成斯疾焉」。

隨著經濟發展,台灣生活與工作環境在數十年以來產生巨大變動,面對來自家庭、事業、人際關係等壓力,甲狀腺疾病似有增加趨勢,傳統中醫理論認為,情緒壓力主要影響肝經系統,長期憂思或鬱怒不解,會導致肝氣鬱滯,痰瘀互結組滯於頸部引起甲狀腺疾病。

中醫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

中醫師會依據患者體質差異而給予不同處方,

(1)若屬氣鬱痰凝型患者,容易兼見咽中痰梗感、胸悶短氣、時有噁心、苔膩、脈弦滑等,可應用理氣化痰法,藥物選用如柴胡、夏枯草、半夏等,可搭配針刺三間穴與豐隆穴。

(2)若屬陰虛火旺型患者,兼見面紅、頭脹、口乾、多夢、經量變少、舌紅少苔、脈弦細等,可應用滋陰降火法,藥物選用如生地、龍骨、黃芩等,可搭配針刺二間穴與太谿穴。

(3)若屬氣陰兩虛型患者,容易兼見神疲乏力、憂鬱、汗多、語聲低微、脈弱細數等,可應用補氣養陰法,藥物選用如太子參、麥門冬、五味子等,可搭配針刺靈骨穴與太谿穴。

中西醫合治優勢

中西醫合併治療甲亢有其優勢,中藥可疏通肝經鬱滯、舒緩情緒、減少西藥副作用,當臨床症狀與抽血數值改善,西藥減量之時,中醫治療可鞏固療效,降低復發率,近半數患者,西藥雖能抑制亢進但是因免疫功能尚未穩定,疾病容易反覆發作,可選擇中西醫合治,調節免疫改善身體自癒力,並配合規律生活,留意飲食習慣,保持樂觀心情,可減少疾病再度復發機會。

日常保健

應避免攝取海帶、海苔、紫菜、海鮮等含碘較高食品,因此病患者體質多兼夾有陰虛火旺問題,故不宜菸酒、咖啡、烤炸辣等刺激性食物,香燥傷陰的食物,如龍眼肉、肉桂、羊肉、炒花生等宜忌口,可依據體質可選用百合(養陰潤肺、清心安神)、荸薺(清心降火、消食化痰)、芹菜(清肝熱)、桑椹(清虛火、滋陰液)、金針菜(利膈清心、平肝熱)等蔬果食用,由於情緒壓力會誘發甲狀腺功能亢進,病友自身亦應努力調整身心狀態,放慢生活步調營造安寧環境,攝取足夠營養,充份休息、適度運動並且適時抒發情緒,皆有助於改善病情。

15
十二月

安寧患者之中醫療護

文/中西整合醫療科 許睿杰 主治醫師

台灣的安寧療護約萌芽於民國80年代,經過多年醫療照顧體系發展已漸趨完善,對於目前醫學治癒性治療反應不好之末期病人,改以維持患者與家屬期望較佳之生命品質為目標,給予緩解性與支持性的醫療照顧,除了疼痛控制來減少身體不適症狀,同時關注患者與家屬在心理、社會和心靈上的痛苦,做進一步評估與處理,俾使能提供完整的身、心、靈之全人關懷與醫療。

 中醫觀點認為,末期患者多是處於正氣不足而邪氣反盛之病理狀態,時常有倦怠、食慾不佳、腸胃道不適、疼痛與失眠、心情低落等症狀,中醫師利用中藥、針灸、穴位按摩、中藥貼敷等方法,透過扶正與祛邪相結合原則來幫忙緩解不適,扶正是提升五臟六腑自我修復調節的機能,袪邪則是移除體內痰、濕、瘀或發炎等病理物質的機制,中醫師藉由望聞問切四種診斷方式,並審視目前疾病發展與西醫用藥來制定處理方案,末期患者因體力虛弱為主,為避免元氣急速衰敗,中醫多會以扶正氣為主軸來提升生活品質。

 以安寧病房常見情形為例,罹患癌症的末期患者若正接受姑息性化放療,體力與氣血容易耗損,加上治療副作用時常影響腸胃道功能,常見疲勞、噁心嘔吐等消化功能障礙症狀,若加上營養攝取不足,體重下降容易造成惡病質,免疫力下降也易造成感染等問題,中醫可使用補益氣血、除濕化痰、健脾開胃等中藥輔助來改善腸胃功能,如香砂六君子湯、二陳湯、黃耆、枸杞、紅棗等藥,對增加食慾、體力有幫助;若有大便不通或腹脹腹痛的困擾,中醫可用滋陰潤腸、理氣導滯等方藥,如麻子仁丸、玄參、枳實、大黃等改善腸胃蠕動,同時可藉由針灸、穴位按摩與中藥敷貼等方法幫忙排便。

疼痛控制也是重要課題,患者常使用嗎啡類止痛藥,但容易有腹脹、噁心與便祕等副作用,若合併中西醫治療,例如針藥並用、按摩、穴位敷貼等可減少止痛藥使用劑量並減緩其副作用,目前國內外學者也證實中藥與針灸有效能減緩此類疼痛。

因為長年罹病與對於無常變化的不確定感,患者心靈上時常有焦慮、心慌、失眠等症狀,在病房也常見宗教師穿梭其間幫忙撫慰患者的心靈,中醫擅長調理情志方面問題,除了聆聽患者所苦給予言語安慰之外,我們認為五臟功能失調也會加重此類症狀表現,其中又以心肝兩臟最為主要,可使用養血安神,補氣養心、寧心安神與暢達肝氣等穩定自律神經系統的方藥來改善失衡的臟腑功能,常用方藥如逍遙散、甘麥大棗湯、天麻鉤藤飲、茯神、夜交藤等,可適度的緩解不安情緒,並改善失眠等問題。

若有患者因放療副作用有口乾舌燥、口腔潰瘍、皮膚乾燥等症,中醫能利用滋陰潤燥佐以清熱之法,例如甘露飲、沙參麥門冬湯、玄參、天花粉等方藥改善症狀;中醫科另備有非侵入性雷射針灸儀器,提供給有針灸需求但又擔心侵入性療法的患者使用。

 有些末期患者或家屬為求生機奮力一搏,時有不計代價尋求偏方,不過因為每位患者病情狀況與體質都不相同,若放棄已由科學或專家驗證的療法,而任意服用療效不明的草藥或健康食品,反而會有預期之外的憾事。

2017年藝人溫翠蘋39歲么妹患乳癌後,曾誤信謠言花百萬元購買宣稱可治療癌症商品,未料乳癌卻急速惡化往生,令人惋惜,其利用患者恐懼心態使用誇大說法甚或假見證欲讓癌友購買;若偏方雖含中草藥也非屬中醫範疇,一來並非經中醫師診察後處以個人化處方,二來需考慮其中草藥性與西藥是否衝突。

末期患者病情複雜多變,絕對沒有一帖偏方打遍天下無敵手之理,少數民眾雖是善心分享偏方,但是不考慮患者體質虛實寒熱而擅自服藥,可說是傷身又傷財。且另有少數中草藥若非醫師監督下擅自服用,易引起肝功能異常不自知,本院中藥局皆由專業藥師為患者把關正偽中藥品之鑑定。

 中醫自古即是重視身心靈合一的醫學,既尊重生命也順應天地自然之法,本院中醫科肩負教學重任,秉持專業與服務精神參與安寧緩和醫療照護團隊,提供末期患者門診與住院期間之醫療服務。雖然醫療仍有極限,然而希望讓患者的身心靈最終達到和諧的境地,中西醫相互合作各自發揮所長,提高患者與家屬的生命品質是我們一致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