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六月

糖尿病友歡慶端午節~很粽要!

文/糖尿病照護中心

近年來健康意識抬頭,許多業者開始製作符合健康訴求的粽子,但市售粽子琳瑯滿目,會因食材、烹調方式及重量大小不同,熱量及飽和脂肪差異很大,該如何挑選美味又健康的粽子呢?國民健康署署長建議民眾選購粽子時,掌握五大原則:「看標示」、「挑食材」、「減份量」、「搭蔬果」、「少沾醬」。

原則一、看標示:

許多通路的粽子都有熱量標示,建議先檢視型錄或包裝上營養標示,優先選購熱量較低或體積較小的粽子,現今一般市售通路已有推出小巧一口粽,單顆重量40公克、熱量僅65大卡。要特別注意的是,型錄若只標示每100公克的熱量,記得要以粽子重量換算成每顆粽子的熱量,避免攝取過多熱量而不自知。

原則二、挑食材:

建議民眾盡量挑選添加全穀和雜糧的粽子,如紫米、燕麥、薏仁及地瓜等,除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之外,也可增添粽子口感;另外盡量挑選以瘦肉、雞肉或海鮮等低脂肉類取代包豬五花肉的粽子,以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餡料則建議多選擇含有菇類、竹筍、栗子、紅棗等食材,以增加蔬菜的攝取。

原則三、減份量:

粽子中的糯米跟米飯、麵條同屬於全穀根莖類,加上餡料中的肉類、油脂都是主要熱量來源,因此食用時需注意與飲食中的全穀根莖類、肉類及油脂類作代換,減掉其他餐食的份量,以避免食用過量而攝取多餘熱量,另也建議可與親友分食、酌量享用,減少攝取過量的機會,購買時也應適量、避免浪費。

原則四、搭蔬果:

享用粽子時搭配清爽的蔬菜及水果,選擇當季盛產的鳳梨、小番茄、李子及芭樂等水果,並搭配涼拌小黃瓜、竹筍、燙青菜、冬瓜湯等。蔬果除了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之外,膳食纖維還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增加飽足感。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每天應攝取3份蔬菜(1份蔬菜煮熟後約半碗)及2份水果(1份水果約1個拳頭大小),達到天天5蔬果的健康均衡飲食。

原則五、少沾醬:

粽子本身已有調味,建議吃粽子時以原味為主。鹹粽應避免沾甜辣醬或番茄醬、鹼粽應避免沾砂糖或糖漿等,以免鈉、糖攝取過量;攝取過量糖不僅會造成肥胖、代謝異常與齲齒,亦會刺激胰島素快速分泌,造成血糖與情緒不穩,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而過多鈉,則可能增加罹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風險。

掌握以上五大原則,讓糖尿病患者還是可以度過一個健康愉快的端午佳節。

10
六月

糖尿病友沒有眼睛不舒服,需要定期眼底檢查嗎?

文/糖尿病照護中心

機器喀嚓、喀嚓兩聲拍出了眼底視網膜的脈絡,「蔡小姐,您的眼底攝影拍好了,麻煩您下次回診時詢問醫師眼底檢查的報告喔!」我特別叮囑著來檢查眼底的病人。對於不清楚糖尿病和眼底攝影之病人,我也會衛教糖尿病慢性病發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提醒糖尿病病人一年至少一次的眼底彩色攝影例行性檢查

糖尿病病人一年至少一次的眼底彩色攝影例行性檢查

糖尿病是人體胰臟製造的胰島素生產缺乏或胰島素阻抗所導致血糖上升的疾病,是一種慢性病。由於醫藥的進步,糖尿病病人已經可以獲得良好疾病控制和生活品質。民國102年衛福部統計糖尿病的盛行率為8%,估算每年約有150萬名糖尿病病人。如果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容易發生神經、心血管、下肢、腎臟及眼睛視網膜等相關病變。長期的血糖上升有機會引起視網膜微細血管病變,稱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幾乎所有第一型糖尿病病人在15至20年後都會產生視網膜病變,其中20~30%會導致失明;而第二型糖尿病病人超過60%會有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成年人口中失明的最主要原因,惟有規律就醫,透過衛教宣導篩檢重要性和定期眼底檢查,才能即早發現問題,並給予治療和衛教,以降低失明的機率。而我國衛福部已將糖尿病眼底檢查執行率納入糖尿病相關照護品質指標中,可見相當重視國人糖尿病人的眼睛健康。

常遇到來檢查的病人說「我沒有眼睛不舒服,不用檢查吧?」,也有照完眼底彩色攝影檢查有異常點狀出血的病人疑惑的說:「可是我看得很清楚,沒有眼睛不舒服」。一般來說,臨床上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須作視網膜攝影檢查才可判斷是否病變及其嚴重程度,並非以病人肉眼看得清楚或模糊來判別。

本院針對已診斷為糖尿病且使用糖尿病用藥者,門診醫師可開立「內分泌科_眼底檢查單」,病人持單至汝川大樓3樓的糖尿病衛教室「非散瞳眼底檢查室」進行眼底彩色攝影檢查與相關諮詢;如果檢查單遺失或忘記帶時也不用擔心,可以持健保卡請糖尿病衛教護理師協助查詢檢查單號並進行檢查。檢查完畢後的影像由內分泌科醫師執行報告,可於下次門診時解釋報告結果,若眼底攝影檢查報告正常則一年規律追蹤一次;若檢查報告異常或病人有任何眼睛不適,則轉介至眼科門診進行散瞳眼底檢查和進一步的診治,並依眼科醫師的評估來進行每三個月甚至更密集的追蹤和治療。

糖尿病病人該如何預防視網膜病變的發生或惡化呢?無論是否已經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都應該將血糖、血壓、血脂肪和體重控制於理想範圍內是很重要的。即使嚴格控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還是有可能發生或持續惡化而影響視力。

控制糖尿病的不二法門就是飲食、運動及藥物控制,飲食控制必須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固定醣類份量、多攝取高纖食物、選擇低脂食物和適量飲酒。運動可以降低血糖、血壓、膽固醇,減少心臟疾病和中風危險的因子;俗話說「要活就要動」,建議您一周五天的規律運動中含有氧運動(健走、跳舞、游泳、打網球、腳踏車等)、肌力訓練(如舉啞鈴)和伸展運動。藥物控制是最後一線治療方法,若醫師已建議需口服藥物或注射胰島素時,務必遵照醫師指示用藥!最後要提醒所有的糖尿病病人,因為糖尿病初期沒有症狀,所以許多人沒感覺身體不適而中斷治療、無規律就醫;卻在數年後身體日漸疲倦或看東西越來越模糊時,發現視網膜病變了。為了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切記每年至少一次眼底攝影檢查,千萬別等有症狀才檢查、治療也為時已晚。願大家都保有樂觀開朗的心來擁有健康美好的人生。

10
六月

糖尿病友開車注意事項

文/糖尿病照護中心

糖尿病患者到底可否駕駛汽機車?原則上糖尿病患者是可以駕駛汽機車的,但是需要特別注意:

  1. 有些糖尿病慢性合併症,如視網膜病變或下肢神經血管病變等,有可能影響行車安全。故要提醒糖尿病患者的是,每年都應執行一次糖尿病慢性病變篩檢的檢查,以便確定是否有視網膜病變或下肢神經血管病變等,若有任何可能影響行車安全等之因素,則不太適合使用汽機車。
  2. 糖尿病患者都有可能因血糖的波動,影響駕駛安全。低血糖會使患者感到飢餓、心慌、手抖、頭暈、出汗、煩躁、焦慮、全身無力等症狀,進而影響駕乘安全。一般血糖低於70mg/ml就會導致反應遲鈍,影響人的判斷力,而有駕車安全疑慮。程度更嚴重時,中樞神經會出現問題,出現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如果再進一步發展則會出現精神障礙,如恍惚、嗜睡、反應遲鈍,甚至昏迷,從而可能釀成嚴重的後果。另外,如果是有「無預警性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以至於他們可能在無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突然昏迷,因此有「無預警性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建議最好避免使用汽機車。

出門行車前要做好哪些相關因應準備?

如何預防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在出門行車前要做好相關因應準備:

  1. 糖尿病患者平時應遵從醫囑用藥。
  2. 患者行車時要隨身攜帶血糖機、平常使用的藥物以及能迅速升高血糖的葡萄糖或含糖食物含糖食品,如含糖飲料、糖果、甜點等,以便必要時取用;這些東西要放在隨手可拿到的位置。
  3. 患者在開車外出前最好測一下血糖,如開長途車則應在途中再次監測;如駕車時間超過一小時,也應該停下車測量血糖,並視情況須適時補充適量點心。
  4. 患者在行車期間如出現低血糖徵兆,如開車途中感到心跳快、冒冷汗、頭昏等低血糖症狀,應先將車安全停靠在路邊,並立即監測血糖,補充含糖飲料及食物,待症狀緩解、血糖恢復正常後,血糖回到正常後,等待30到60分鐘再開車。因為大腦的認知功能,會比血糖的回升更晚。
  5. 患者應盡量避免空腹開車,平時應定時、定量進餐、避免延後、或沒吃正餐。
  6. 患者平時應定期到醫院做糖尿病慢性病變篩檢的檢查。

出門行車前的完善準備及低血糖的預防,就如同騎機車需戴安全帽、開車需綁安全帶一樣的重要,有了完備的因應措施,便可平平安安的出門,快快樂樂的回家,祝福各位病友皆有一個安全又愉快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