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六月

孕動~適合整個孕期的運動(上)

文/物理治療室 林佩儀 物理治療師

  大家都知道孕期運動不管是對孕媽咪或胎兒都是有許多的益處。在正常健康情況下,與醫師討論後是可以進行運動的。但該怎麼安全又有效的運動便是件問題。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建議,每週應運動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點累、有點喘)。沒運動習慣者可從一天5分鐘有氧運動開始;有運動習慣的人可在監督下從事一樣的運動。

  有運動習慣者,在發現懷孕後仍可持續運動,但需在運動過程中與結束後持續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若有安全疑慮,在第二孕期(即懷孕12週後)寶寶穩定且和產檢醫師討論後再開始運動也沒關係喔!並依自己身體能力和醫師討論運動到何時。順產後,自然產的媽咪在產後4-6週即可開始運動;剖腹產的媽咪因傷口較大則建議6-12週再開始運動。

  以下示範孕動為各孕期都適用的運動,包含放鬆、伸展、肌力訓練,可供孕媽咪們居家運動參考。

1.呼吸運動 (圖1.1-1.3)

目的:放鬆,可緩解喘。

方法:依胸廓起伏位置分為以下三種

  • 胸腹均衡呼吸:(圖1.1)一手放胸口,一手放腹部。
  • 橫膈膜呼吸:(圖1.2)又稱皮拉提斯呼吸,雙手放肋骨兩側,鼻吸嘴吐。
  • 腹式呼吸:(圖1.3)又稱骨盆底肌誘發呼吸,雙手放下腹部,鼻吸嘴吐。

叮嚀:除了躺姿下,坐姿、站姿均可執行。

2.骨盆前傾/後傾(圖2)

目的:伸展訓練骨盆可緩解骨盆和薦椎痛。

方法:吸氣放鬆,吐氣將屁股上捲(即骨盆後傾)離開墊子;吸氣將骨盆下放回正。

叮嚀:除了躺姿下,坐姿、站姿均可執行。

3.橋式(圖3.1-3.2)

目的:訓練骨盆、臀、髖、腹肌,搭配提肛可避免骨盆底肌下垂。

方法:吸氣放鬆,吐氣慢慢將骨盆、脊椎離開墊子;維持此姿勢吸氣,吐氣慢慢將脊椎、骨盆下放回來。

叮嚀:孕初期平躺(圖3.1),孕後期上半身需墊更高且骨盆不抬太高(圖3.2)。

4.美人魚(圖4.1-4.4)

目的:伸展下背、肩胛骨,可緩解下背痛和改善脊椎側彎。

方法:吸氣手上抬(圖4.1),吐氣手和上半身

慢慢往側邊倒(圖4.2);維持此姿勢吸氣,吐氣手慢慢往斜前方倒(圖4.3);維持此姿勢吸氣,吐氣手慢慢回來身旁。(圖4.4)

叮嚀:每個人柔軟度不同,請視能力伸展到有緊的感覺即可,且不可憋氣。

2
十二月

孕動~邁向活力孕媽咪之路

文/物理治療室 林佩儀 物理治療師

為何需要孕動?

  懷孕時期為了孕育寶寶,孕媽咪的身心都會產生變化,像是邏輯和記憶變差(為了偵測寶寶)、心跳增加(供應寶寶成長)、喘(呼吸空間減少)、漏尿(骨盆底肌支撐不足)、下背痛(骨盆前傾給胎兒空間)、恥骨痛(骨盆擴大)。因此為了讓寶寶安全、孕媽咪不適感減輕、增加生產順利,運動便是一大利器。

※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學會,運動能:

  1. 降低孕期不適感,穩定情緒,預防產後憂鬱症
  2. 增進體適能,安全分娩
  3. 改善下肢循環,預防靜脈曲張
  4. 降低腹直肌分離
  5.  強化骨盆底肌,緩解尿失禁,縮短分娩時間,減輕產痛
  6. 預防體重過度增加,降低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子癲前症
  7. 增進自信心,保持快樂,有助胎兒身心健康

孕動的重點:

  1. 學習運用安全的身體姿勢和身體知覺和本體覺訓練,訓練和伸展姿勢肌
  2. 下肢拉筋和阻力訓練,亦可搭配彈性襪使用
  3. 骨盆底肌的收放控制、放鬆、呼吸技巧
  4.  腹肌肌力訓練
  5. 安全的有氧運動
  6. 溫柔生產教導分娩時的擺位知識
  7. 安全的產後運動,包含上肢阻力訓練以應付育兒生活
  8. 骨盆底肌失能的治療

孕動量:

  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點累、有點喘)。沒運動習慣者可從一天5分鐘有氧運動開始,每週增加5分鐘,直到每次30分鐘,每週5次;有運動習慣者可在監督下從事一樣的運動,但須注意熱量攝取以免體重下降,孕期應胖8-12公斤以應付親餵、哺乳的體力。

孕動前準備:

1.多喝水,避免羊水被消耗

2.穿有支撐的胸罩,因受孕後泌乳素分泌使乳腺管、淋巴管長大,需練胸大肌

3.炎熱、嚴寒避免戶外運動,不然孕媽咪身體壓力會太大

4.避免長時間靜止躺著,以免影響回流而低血壓

孕期不安全的姿勢和動作 (請避免!!!):

● 抬臀加膝碰胸 (詳見圖一) →易出血或早期胎盤分離

● 平躺直膝上抬腳 (詳見圖二) →易背部受傷或腹直肌分離

● 消防栓運動 (詳見圖三)→易造成薦髂關節和腰椎壓力過大

● 四足跪加腿後抬超過生理角度 (詳見圖四)→易下背痛

● 單腳載重活動 (詳見圖五)→易造成薦髂關節或平衡問題

  • 孕動前請先詢問產檢醫師,排除禁忌症,並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從事運動
  • 孕動中若出現陰道出血、頭暈/暈眩、運動前呼吸短促、胸痛、頭痛、肌肉無力、小腿痛/腫、規律宮縮、陰部有水流出等現象請立即停止孕動,並回診婦產科醫師
  • 孕動後若有任何不適情形,請告知指導人員和產檢醫師
4
一月

過新年做”巧腹” 不當”跪婦”

骨盆機能整合照護中心 賴郁芬物理治療師

過新年家家戶戶大掃除、準備年菜,要久站打掃灰塵及準備年菜,要久蹲刷洗地板,有時還要長跪拖地,人擠人採買及翻箱倒櫃搬重物…等等。這些過新年前的勞動常常使腹部壓力增加,造成骨盆底鬆弛的問題更加嚴重。一些常聽到的”跪婦”特徵如腹部下墜感、腰酸背痛等骨盆鬆弛的症狀,以為是常見的背痛問題;第一選擇是聽從親朋好友建議自行去醫療器材行購買束腰帶,不過常因為穿著錯誤,一昧地將突出的腰腹部束壓緊,將會使腹壓更增高,蹲跪姿勢下腹部壓力更大,進而讓膀胱、子宮、直腸脫垂的問題更加嚴重,甚至發生尿失禁、頻尿等問題,所以過年前後常常會有更多婦女因為漏尿、脫垂等問題來看診。

懷孕及生產會對骨盆造成傷害,更年期前後更會因為荷爾蒙分泌減少膠原蛋白流失而造成陰道萎縮、鬆弛。因為長期久站的地心引力影響、蹲跪著用力刷洗、搬重物、以及長期咳嗽、打噴嚏、便秘…都會造成腹部內部高壓狀況(如圖一),若是穿著束腰或是緊身褲只會更增加骨盆底壓力而產生脫垂、失禁等問題惡化(如圖二)。

在新年大掃除前請先注意自己的骨盆底是否已經鬆弛,若有鬆弛狀況請盡早就醫避免脫垂失禁的問題將因為打掃更嚴重。若是有腰酸背痛問題,要正確穿著束腰帶避免增加腹內壓。

趁著新年前,讓骨盆底物理治療師提供您避免”跪”婦骨盆底鬆弛的小撇步吧。
避免久站:煮飯打掃持續一個小時就休息15-20分鐘。


限制搬重物量:買菜、搬東西請減量分批搬運,總重量不要超過3-5公斤。

少蹲跪及坐矮椅子:洗地拖地請用有柄工具。


避免便秘:吃高纖蔬果也要多喝水,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習慣。


正確穿著束腰帶:建議穿著束腰帶時,須將束腰帶中點固定於腰椎疼痛區後,把左右兩條固定帶往下繞過髂骨後再往前拉將魔鬼粘貼於恥骨連合前方(如圖三)。魔鬼粘黏貼的上緣為四隻手指,下緣則是二隻手指可以活動的鬆緊度(如圖四),若在反覆坐站活動下讓束腰帶位置移動則須重新再穿一次。

避免穿緊身衣或褲頭很緊的牛仔褲:趁新年淘汰不合適的衣物,選購褲頭較大一號,坐下時不會勒緊腰腹,且舒適透氣的材質。
最重要的是要持續規律地做骨盆底肌運動,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及厚度加強對骨盆器官(如膀胱、子宮、直腸)的支撐,避免產後及更年期後發生脫垂、陰道及肛門鬆弛以及失禁等問題。

對於過年期間引起的腰痠問題也可以強化核心肌群中骨盆底肌及腹橫肌來改善。骨盆底肌位於骨盆的最下層,負責支撐骨盆腔器官及排泄功能;腹橫肌則位於腹部最深層的環狀肌群,是人體天然的束腹,負責穩定脊椎及強吐氣動作。可以在每天打掃後平躺執行核心肌群運動以強化腰椎、避免陰道鬆弛及緊實腹部。
運動方式可由簡至難,先於屈膝仰臥姿勢下,吐氣時做骨盆後傾配合骨盆肌收縮運動(圖五),每回15-20次,每天2-3回。若無法正確收縮骨盆肌底肌,目前健保也有給付骨盆底肌生物回饋訓練(看診一次,可訓練六次),在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配合專業的儀器協助訓練達到骨盆底緊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