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十月

面對攝護腺肥大,免開刀的微創新療法

文/醫學影像部 黃馨慧 主治醫師

中老年男性,攝護腺結構會出現衰老的生理變化,組織細胞逐漸增生,引起尿路阻塞。上個廁所要花上大把時間,滴滴答答老覺得尿不乾淨,更不用說那惱人的頻尿、夜尿,甚至午後不敢喝湯湯水水,就怕半夜跑廁所等生活上的困擾;年紀越大越明顯,甚至嚴重到完全尿不出來,造成膀胱或腎臟的永久損傷。到底該怎麼解決呢?

一般常見攝護腺肥大的治療方法,除了改善飲食習慣和調整生活型態外,還有藥物和手術治療。

藥物需長期使用,症狀嚴重者效果不彰

口服治療藥物分為兩大類:甲型腎上腺素阻斷劑、男性荷爾蒙抑制劑,常用在症狀較輕微、不願意或不適合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甲型腎上腺素阻斷劑可抑制攝護腺和膀胱頸平滑肌收縮,讓尿路通暢;此類藥物只能改善症狀,並不能使攝護腺縮小,因此需長期服用才能維持效果;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頭暈、姿勢性低血壓、倦怠、全身無力感。另一類男性荷爾蒙抑制劑則是透過抑制男性賀爾蒙,控制攝護腺增生,此類藥物也需服用長期才有效,但長期使用對部分患者會產生性功能障礙,讓許多患者因而卻步。

手術耗時恢復期長,需留意併發症

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是把壓迫到尿路兩旁過度增生的攝護腺組織進行切除,讓排尿出口的通路寬敞暢通,適用於症狀嚴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無法忍受口服藥物副作用的患者。手術分單極電刀、雙極電刀、雷射幾種模式;目前健保對於電刀的刮除術都有給付,但雷射手術則無。雖然透過手術刮除能快速改善排尿功能,但因手術會破壞攝護腺結構,可能會引起相關併發症包括性功能障礙、逆行性射精、尿道與膀胱頸狹窄、尿失禁等。根據文獻顯示,不滿意手術結果的病人比例仍高達近三成。

栓塞治療侵入性低,效果佳

近年發展出的攝護腺動脈栓塞治療(Prostatic artery embolization; PAE)提供了手術以外的新選擇。此微創技術是經由手腕或鼠蹊部動脈,利用直徑約0.6公厘的微細導管,深入到攝護腺動脈內,注入能造成血管阻塞的微球;攝護腺一旦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組織缺血而萎縮、體積減小,即可改善因肥大引起的下泌尿道症狀(圖一)。

圖一:攝護腺肥大、手術刮除與動脈栓塞治療示意圖

研究指出,攝護腺動脈栓塞治療能有效改善排尿不順的症狀,包括國際攝護腺症狀量表分數以及生活品質量表分數的改善、尿流速顯著增加、攝護腺體積縮小,及前列腺特異抗原降低。最重要的,栓塞治療過程中完全不經過尿道也不會破壞攝護腺結構,所以不會引起上述提到的手術相關併發症 (性功能障礙、逆行性射精、尿道與膀胱頸狹窄、尿失禁)。

攝護腺動脈栓塞術在歐美實行多年,技術已相當成熟。此術式的優點在於侵入傷口小、止血快速、術後疼痛較輕微、恢復期短,治療時間約2小時,視情況可為門診手術,治療後當天返家。因此,對於手術風險高或不願意接受手術之高齡者、心肺疾病患者、長期服用抗凝劑、有手術疑慮者、需快速回到工作崗位的患者更為合適(表一)。

(表一) 藥物治療 手術刮除 攝護腺動脈栓塞
優點 無侵入性 效果快 低侵入性、可當天返家
無性功能障礙風險
缺點 須長期服用
藥物副作用
侵入性高、
半身麻醉、需住院
性功能障礙風險
效果較慢需等待一個月
適用對象 症狀較輕微者 藥物治療失敗
藥物副作用明顯
與手術相同
有出血風險者 (服用抗凝血劑)、
擔心手術風險及副作用者
費用 健保給付 因術式而異 部分自費,整體費用低於手術

但因治療原理的不同,攝護腺動脈栓塞術之後,需要等待一段時間,讓腺體萎縮後方能達到症狀緩解。根據臨床經驗,術後一週內患者會因為攝護腺暫時性腫脹而感到不適,部份病人會有暫時性血尿及血便,但可透過口服藥物消除不適感;約治療一週後會回到治療前的狀態;治療2-4周後排尿順暢度會開始明顯改善,在術後3-6個月可以達到約略等同於手術刮除的效果,且大多數人能維持數年不復發。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攝護腺動脈栓塞術提供了攝護腺肥大病患另一項選擇。技術為低侵入性、低副作用及治療效果佳等優點,受到世界各地許多病患的青睞。

然而,根據每個人的狀況不同,攝護腺肥大的治療並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也沒有任何一種治療方式適合所有患者。因此,若有攝護腺肥大的困擾,應向專業、且對治療熟悉的醫師諮詢,得以了解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才是最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