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 19疫情下 ,肺癌病人的因應之道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核醫15樓胸腔內科病房 鄭哲融 主任
肺癌診治研究中心主治醫師

胸腔內科 鄭哲融 醫師

罹患COVID-19之臨床表現,主要包含:發燒、倦怠、乾咳、呼吸困難,約三分之一患者有呼吸急促的症狀。其他症狀包括:食慾差、肌肉痛、喉嚨痛、頭痛、腹瀉等,臨床表現與肺癌惡化或藥物副作用容易會搞混,因此接觸史和高風險族群就要事先告知臨床醫師。

因應COVID-19疫情的關係,癌症病人若罹患COVID-19約50%轉重症,會增加約10~20%死亡率,且癌症診斷初期死亡風險較高,因此這些族群更要接受疫苗的保護。

目前市面上的疫苗:包含mRNA疫苗(輝瑞/BNT疫苗、莫德納/Moderna疫苗)、完全不含活病毒和腺病毒載體疫苗(AstraZeneca/AZ疫苗),保護力約在打完第一劑約2~3週後出現,等接受完整兩劑注射,則更具有完整的保護力。

疫苗作用在癌症患者效果較弱,但仍有相當程度的保護力。對免疫治療患者,藥物可以增加免疫力,就疫苗而言,不會造成更多疫苗的後遺症。而肺癌病人對於施打疫苗後引發的血栓、及疫苗誘導的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的疑慮,其實施打疫苗不會造成更多風險,反而本身既有的慢性疾病,或是癌症所造成的風險更高於接受COVID-19疫苗施打。

但在接種AZ疫苗後,如有出現以下症狀:呼吸急促、胸痛、下肢腫脹、持續腹痛、神經學症狀(如持續頭痛或複視)、注射部位以外的皮膚出現出血點,應該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此外,預備施打疫苗的患者,而且之後要開刀,建議疫苗注射於開刀部位的對側。因為施打疫苗後會有「暫時性」局部淋巴腫大,因此建議電腦斷層或正子掃描等腫瘤評估時程也盡量安排在施打後4~6週再檢查,以免誤當成腫瘤轉移。

而預備接種莫德納疫苗或BNT疫苗者,之後若要接種不活化疫苗(如肺炎鏈球菌疫苗)需間隔14天;AZ疫苗和其他活性減毒疫苗(如帶狀皰疹病毒疫苗)需間隔28天;其他疫苗則至少間隔14天。

不久前,盛傳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替代COVID-19疫苗,其實對肺癌病友們來說,是建議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來避免嚴重的肺炎鏈球菌感染,而不是以此避免COVID-19感染。如果已經施打COVID-19疫苗者,建議在第二劑施打完後14天再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如果尚未接種COVID-19疫苗者,可先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14天後再施打COVID-19疫苗。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