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 需要手術嗎?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耳鼻喉頭頸外科 盧彥廷 主治醫師

先講結論,
一、急性鼻竇炎以藥物治療為主;
二、慢性鼻竇炎可能需要手術合併藥物治療。

兩個診間的故事

第一則

門診來了一對祖孫。一進門,還沒等小朋友坐上診療椅,阿嬤就急著說:

「外面診所要我們趕快來大醫院,說是中耳炎、鼻竇炎,如果沒有好,還要裝什麼耳管?」我先安撫了緊張的阿嬤和病懨懨的小朋友。

仔細詢問病史,原來小朋友咳嗽流鼻水已兩個禮拜,期間在診所就醫四次。一開始只有輕微咳嗽、流清鼻水,診所醫師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服用第一次三天份的藥物後,症狀改善了些許。沒想到一週後急轉直下。鼻塞愈發厲害、鼻涕愈來愈黃、且臉脹脹的。不久接著耳朵悶悶的,聽不太清楚,最後不但耳朵痛,整個人還感覺燒燒的。診所醫師說已變成鼻竇炎、中耳炎,並交代若未改善,趕快到大醫院治療,一直沒好就要考慮引流或做中耳通氣管…。

第二則

王大哥是位交通警察,高大壯碩。沒日沒夜地在公路上守護大家的生命安全。第一次在診間看到王大哥時,他雖然難掩前一天整夜執勤的疲倦,卻給人自律堅強的感覺。

「盧醫師,我想來找你好久了!我一直鼻塞,加上最近溫差大,值勤時更不舒服。雖然輪班很累,卻因為鼻塞睡不著,要怎麼辦呢 ? 」

仔細用內視鏡檢查後,發現王大哥的鼻腔內塞滿了鼻息肉,伴隨著濃濃的黏液,幾乎沒有空間,只能靠嘴巴呼吸。

鼻竇炎是什麼

鼻竇炎,是台灣常見的疾病,也是患者就診耳鼻喉科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病因來自鼻部及鼻竇的發炎。

根據美國鼻科醫學會2021年鼻竇炎的最新定義[1]:

  • 急性鼻竇炎代表鼻竇炎發作的時間≦四週,且有以下症狀:(1)鼻塞/膿樣鼻分泌物及(2)臉部疼痛/壓力感或嗅覺缺失。
  • 慢性鼻竇炎則為發作時間持續≧十二週,患者有包含兩種以上症狀:鼻部分泌物(前鼻或後鼻倒流)、鼻塞、嗅覺減退(hyposmia)、臉部疼痛/壓力感或咳嗽 (兒童)以及鼻竇內視鏡或電腦斷層客觀影像學檢查證據。

鼻竇炎的治療

急性鼻竇炎以藥物治療 (類固醇鼻噴劑及口服抗生素)為主。需注意,若沒有特別嚴重的感染併發症,且發作時間<一週,不一定需要使用抗生素,因其可能是病毒造成,抗生素無顯著療效。然而,若有併發症,抗生素甚至手術都是考量的合併治療法。此外,鼻沖洗(nasal irrigation)也可做為輔助治療的方式。

慢性鼻竇炎的治療則以藥物治療(類固醇鼻噴劑/口服類固醇及特殊抗生素)、及鼻沖洗優先,若藥物治療無效則須合併手術治療。手術目的為去除病灶並改善引流。若遇到頑固性鼻竇炎,免疫抑制劑也是最新可考慮的合併治療方式。

後記

第一位小朋友經檢查發現鼻腔充滿膿樣鼻涕、耳部內視鏡下明顯有耳膜紅腫、中耳也充滿膿液。聽力檢查發現有傳導性聽力障礙,沒有神經性聽力障礙,正是中耳炎的表現。

我跟阿嬤解釋,現在的狀況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後繼發性的細菌性中耳炎及鼻竇炎,主要需要抗生素治療,暫時不用手術。做完細菌培養、一週後回診,小朋友已經恢復了活力,症狀也好了大半!

而王大哥藥物治療無效後,選擇了進行鼻部內視鏡手術。因為鼻部內視鏡手術為微創手術,術後兩天即出院。術後不僅沒有面部的傷口,能馬上回到工作崗位。配合藥物的輔助治療,王大哥維持著很好的狀態。

鼻竇炎是常見的鼻部疾病,雖不會致命,但對生活品質影響很大。若有相關問題歡迎到耳鼻喉科諮詢及檢查喔!

參考資料
[1] Richard R Orlandi et al.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allergy andrhinology: rhinosinusitis 2021. Int Forum Allergy Rhinol. 2021Mar;11(3):213-739. doi: 10.1002/alr.22741.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