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防治中心】骨鬆性骨折後以家屬心情 來談預防性治療

文/ 骨質疏鬆防治中心    鄭百盈 個案管理師

繪圖/ 李和勳

身為骨質疏鬆症個管師,主要的工作就是負責在骨科、神經外科等病房聯繫並收集骨質疏鬆性骨折個案,每個月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案例。從近60歲剛停經的婦人,到90多歲垂垂老矣的婆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故事,但是都有共同的經驗,就是脆弱性骨折或稱為骨鬆性骨折。

一部分的病人,可經由手術回復到過往的生活狀態,但也有一部分的病人,在骨折後採取保守治療需長期臥床,讓原先羸弱的身體機能更無法回復從前,也提高了中風、肺部或尿道感染及褥瘡等常見併發症機率,甚至仰賴鼻胃管或導尿管來協助。

因此在臨床上絕大數髖部骨折患者都需接受手術治療,治療目標主要是控制疼痛和增加活動度。

分享個案,方媽媽79歲,有糖尿病、肝內膽管癌病史,於2019上半年在家中跌倒,右髖部疼痛送到急診,經X光檢查後,診斷為右側股骨粗隆間移位閉鎖性骨折,當時患者有其他內科問題而決定暫不手術,採保守治療疼痛控制。

在家休養的兩周期間,因為疼痛更害怕活動,漸漸減少活動量,且無法執行平常的日常生活,連基本的如廁及衛浴都寸步難行,必須使用便盆椅及仰賴媳婦的幫忙,不僅造成家人的負擔也使個案對生活缺乏控制力及自信心。最後因疼痛未改善、活動也造成生活極大的不便,而回骨科門診應允手術,經開刀復位及內固定手術,轉入病房照護。於手術後隔天至病房訪視患者時疼痛指數由原本5分降為3分覺得獲得改善。

在訪談時患者出現了笑容,告知我前2星期都是白痛的!因為之前的膽囊切除及肝內膽管癌的手術經驗,讓她害怕開刀加上有內科問題存在,因此拒絕開刀治療的方式。現在手術後她已可以利用固定式助行器,從病房步行至廁所,改善自理質量,增強自信,更能促進康復。

透過訪視,了解術後返家主要照顧者為兒子及媳婦,進而衛教家屬環境改造的重要性,地面的止滑及必要的扶手是基本要求,尤其是最容易濕滑的─浴室,在淋浴間可貼上止滑條,黏貼的間隔要比腳掌長度小一點,如腳長為25公分,則每隔20公分貼一條。使用止滑條時,必須注意止滑條的粗糙面是否已經磨損,當失去了止滑功能時,得立即更換。

若當長者肢體功能退化時,應以有靠背式椅子取代浴缸,讓長者能輕鬆安全的完成洗澡,避免長者再次的跌倒,客廳、臥室應清空所有影響行進的障礙物,包括門檻、堆放雜物、家具、電話線與延長線,因為長者動作較不靈活,若加上視力不好,很容易被障礙物絆倒。

對於環境改造衛教這方面,方媽媽的兒子配合度高,表示已購買止滑條,會在媽媽返家前完工。而方媽媽這類常見於年長者的骨鬆性骨折,住院期間醫師安排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驗骨密,左側股骨頸骨密度T值為-3.9,加上此次股骨頸骨折,即為嚴重骨質疏鬆症,已符合健保使用骨質疏鬆藥物的規範。

 方媽媽,出院後持續在門診接受骨質疏鬆治療長達1年,目前已施打兩劑骨質疏鬆藥物,施打後並無特別明顯的副作用產生,運動方面配合個管師的衛教每天與鄰居相約到公園快走約1000-2000公尺、做做伸展體操,在家看電視時,會利用裝有水的寶特瓶做負重運動,飲食上也特別補充富含鈣的食物。生活型態恢復往常的她,會自行炒小魚乾搭配川燙深色蔬菜食用,也會在白飯上灑些黑芝麻或豆漿加入芝麻粉來飲用,現在的她看起來神清氣爽、滿面春風。

原來年長者的骨骼保健就是這麼簡單,既健康又快樂喔!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