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口腔癌 疣狀增生等病變應先治療

醫療資訊
  • 降低口腔癌 疣狀增生等病變應先治療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22日電)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口腔醫學部醫師余權航今天表示,約8成口腔癌病例都有嚼檳榔習慣,這類病患罹癌前,常會出現疣狀增生物等癌前病變,如能先治療,可降低罹癌機率。

口腔診斷科醫師余權航指出,根據民國97年行政院衛生署統計,台灣男性口腔癌佔男性癌症死亡率的第4位。目前台灣約有200萬檳榔族,約有80%的口腔癌死亡病例,都有嚼檳榔習慣。

余權航表示,這類型患者在形成口腔癌之前,常會出現疣狀增生物、口腔白斑等癌前病變,若能於此階段提早發現並加以治療,能有效降低進一步演變成口腔癌的機率。

口腔白斑症、口腔紅白斑症和口腔疣狀增生為台灣3種最常見的口腔癌前病變。余權航發現有些病患因為輕忽癌前病變症狀而形成口腔癌,曾有一名年約40歲的林姓男子,因口腔內有異物感而前來就診,診斷發現患者口腔粘膜上長出一塊長、寬約1公分的疣狀增生物。

由於這名患者本身為檳榔愛好者又長期菸、酒不離口,是口腔癌好發的危險群。余權航指出,還好這名患者及時發現就診,經過「光動力治療」後已痊癒且未再復發,否則若轉變為口腔癌侵蝕肌肉、神經、顎骨等處時,恐非光動力或手術即可治療。余權航表示,口腔白斑症、紅白斑症和疣狀增生物,除可用一般手術或雷射手術切除,也可使用局部塗抹5-氨基酮戊酸的光動力療法加以治療。

余權航指出,光動力治療的機制是一種光化學反應的過程,藉由光感物質在還原態與氧化態之間的轉換,達到殺死或抑制腫瘤細胞的治療目的。優點包括可以用來重複治療而不會產生累積性的副作用,患者經過治療後,幾乎不會留下疤痕。

  • 疣狀增生先治療 降罹口腔癌

【人間福報/台中訊】

國內約八成口腔癌病例都有嚼檳榔習慣,醫師表示,這類病患罹癌前,常會出現疣狀增生物等癌前病變,如能先治療,可降低罹癌機率。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口腔醫學部口腔診斷科醫師余權航指出,國內約百分之八十的口腔癌死亡病例有嚼檳榔的習慣;目前台灣約有兩百萬檳榔族。

余權航表示,這類型患者在形成口腔癌之前,常會出現疣狀增生物、口腔白斑等癌前病變,若能於此階段提早發現並加以治療,能有效降低進一步演變成口腔癌的機率。

口腔白斑症、口腔紅白斑症和口腔疣狀增生為台灣三種最常見的口腔癌前病變。曾有一名年約四十歲的林姓男子,因為口腔內有異物感而就醫,診斷發現他口腔粘膜上長出一塊長、寬約一公分的疣狀增生物。

這名患者是個檳榔愛好者且長期菸、酒不離口,是口腔癌好發的危險群。余權航說,還好他及時就診,並在接受「光動力治療」後已痊癒且未再復發,否則若轉變為口腔癌侵蝕肌肉、神經、顎骨等處時,恐非光動力或一般手術及雷射手術切除可治療。

  • 口腔癌癌前病變,光照治療免開刀

2009-09-22 中國時報 【中廣新聞寇世菁】

台中一名四十歲男子,平常抽煙、喝酒、吃檳榔,樣樣不缺。兩年前發現右臉頰,有顆粗糙突起,原本以為火氣大,但腫了一個月都沒消,到牙醫診所就醫,赫然發現,右臉頰有顆直徑一公分的白色口腔疣,檢驗證實是口腔癌癌前病變,醫師以光動刀治療,將藥物塗抹在患處,光照治療兩次後,疣狀增生物慢慢結痂癒合,至今沒有復發。

台中市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口腔醫學部醫師余權航說,口腔白斑、口腔紅白斑與口腔疣狀增生物,是台灣最常見的口腔癌癌前病變指標,但發現口腔癌癌前病變,不一定要開刀,也可以利用光動力治療,免去開刀痛苦。像這名四十歲林姓男子,兩年前右臉長腫塊,感覺有異物,以為火氣大,不料持續一個月還是沒消,才求助牙醫,因為患者本身有抽煙喝酒吃檳榔習慣,醫師對黏膜上腫塊疣狀增生,不敢大意,檢驗後,發現已經長成直徑一公分白色口腔疣,證實是口腔癌癌前病變。利用光動刀,治療兩次就痊癒,病變不見了至今兩年,持續追蹤,沒有復發。

余權航醫師提醒,口腔有異物感,口腔內出現紅斑白斑或口腔潰瘍,超過兩週以上,加上本身有抽煙喝酒吃檳榔習慣,就要儘速看醫師。

目前台大與中山附醫都擁有光動刀治療,但必須自費。余權航醫師說,台大醫院七年前引進光照治療,提供口腔癌癌前病變患者,除了開刀與冷凍治療外另一種免開刀的選擇,他根據台大當初醫療團隊治療研究報告,對疣狀增生物治療效果達九成七以上,紅白斑治療也可達八成以上,但白斑治療效果不佳,只有兩成,所以目前醫界建議對口腔癌癌前病變中的白斑,仍建議以手術切除或冷凍治療為主。至於中山附醫引進五年,約一百七十名病患使用光動刀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