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六分鐘步行測試是否可以作為心臟手術患者康復的一項指標:前瞻性世代研究

研究焦點

論文名稱

中文:探討六分鐘步行測試是否可以作為心臟手術患者康復的一項指標:前瞻性世代研究

英文:Validating the 6-minute walk test as an indicator of recove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作者:物理治療室 陳鉞奇 物理治療師 

本篇論文發表於Medicine期刊2018 Oct;97(42):e12925. 全文下載

研究目的:

本研究為前瞻性世代研究。研究目的為了解六分鐘行走測試作(6MWT)為心臟術後恢復的評估工具的心理計量特性。並分析六分鐘行走距離對於心臟手術患者臨床預後的意義與影響六分鐘行走距離的相關臨床因子。於心臟手術前後對每一位受試者進行資料的測量與收集。資料包括術前資料、手術相關資料與術後資料。所有受試者在術前、出院與術後第3個月分別進行6MWT測試。術前與術後第3個月分別完成了SF-36。並於術後兩年,調查個人的死亡與再住院。

研究結果:

於術前與術後的3個月6MWT與SF-36 PF之間後具有中度和高度的相關性(分別為r=0.44和.54)與其他較無相關特質的則呈現無相關到弱相關(r=0.02到0.35 )。顯示以SF-36 PF為效標來檢驗6MWT具有身體活動功能的收斂效度與發散效度。不同NYHA組(NYHAⅠ-Ⅱvs. Ⅱ-Ⅲ)在術前和術後3個月兩個時間點,其不同組間的6MWT有顯著的差異 (F(1, 101) = 31.981, P < 0.001和F(1, 101) = 7.506, P = 0.007, 分別)。於反應性方面,從術前到出院與從術前到術後3個月等兩段區間,效果量分別為−0.37與0.73; 出院時到術後3個月效果量為1.05。Cox迴歸分析顯示經過其他的共變數調整後(年齡,左心室射出率,肌酸酐,ICU天數和住院時間),出院時6 MWT大於300公尺(Hazard Ratio =0.116, 95% CI 0.15–0.88, P = 0.037)與左心室射出率(LVEF) >50% (Hazard Ratio =0.89, 95% CI 0.85–0.93, p < 0.001)與再住院和死亡有相關。本研究發現接受心臟手術患者的肌酸酐,年齡,性別和心律不整是術前6MWT的決定因子。而出院時的6MWT的決定因子則包括肌酸酐,年齡和性別。

研究貢獻與臨床應用:

本篇研究提供了開心者之6MWT的建構效度(收斂與發散效度)和族群效度的證據。並由效果量發現6MWT是具有反應該術後變化的特質。心臟手術後,測量出院時的6 MWT,將可篩選出心臟手術後兩年內有較高再次住院和死亡風險的患者。此外,術前或出院時的6MWT決定因子則包括有肌酸酐,年齡,性別和心律不整。6MWT具有方便執行的優點,是一項容易管理的評估工具。在術後早期評估結果,並據此比較與原本所預期的距離之間的差異。醫療人員可篩選出較高預後風險的病患,而即早進行預防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