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早產雙胞胎先天心臟病 2、3週大動心導管手術救命

新聞報導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楊姓雙胞胎兄弟在33週時早產出生,體重都不到2千公克、均罹患大型的開放性動脈導管,用藥治療無效,體重發育停滯,而且已經肺高壓、心衰竭,分別在2、3週大時進行心導管手術置入封閉器,成功封堵動脈導管保命,免於開胸風險,兄弟倆術後體重明顯增長,現在4個月大長到6和5公斤,接近足月兒體重,健康活潑。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心臟科主任郭業文指出,開放性動脈導管發生率與千分之1,早產兒為千分之4,也是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的前3名,出生週數、體重愈少,發生率愈高,尤其在早產兒容易引起心衰竭,及其它嚴重的合併症,如肺高壓和肺出血等,一旦肺出血致死率達50%以上。

郭業文說,動脈導管是一條連接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的血管,是胎兒在子宮內進行胎兒循環的重要捷徑之一,依賴媽媽的血液循環,經動脈導管將氧氣及營養輸送至胎兒全身的體循環,絕大多數的新生兒出生後約2、3天會自行關閉。

動脈導管若沒關閉,較大的開放性動脈導管,會使主動脈的血流大量持續分流到肺動脈,心肺負擔增加,造成肺高壓、肺充血、肺水腫,心臟也會擴大,甚至引起充血性心臟衰竭,有生命危險,必須手術關閉開放性動脈導管救命。

雙胞胎早產出生僅1900、1800公克,肺部發育原本就不成熟,又都有大型的開放性動脈導管,哥哥的口徑有3mm大、弟弟5mm,出現呼吸喘、心臟擴大、肺高壓,三尖辦及二尖辦嚴重逆流,反覆用藥要讓動脈導管收縮變小及治療症狀都無效。

郭業文表示,過去早產兒治療是開刀由左後側開胸進行動脈導管綁紮手術,傷口有2、3公分大、術後疼痛,現在評估後能以心導管手術,以約2mm的心導管從鼠蹊部靜脈到心臟,置入封閉器關閉動脈導管,手術更安全。

楊太太昨天帶著雙胞胎分享經驗並感謝醫師,術前雙胞胎呼吸喘、吃不下,術後健康吃喝,長高、長胖,現在頭好壯壯,非常開心。

楊姓雙胞胎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肺高壓、心衰竭,體重發育停滯,體形瘦小。(記者蔡淑媛翻攝)
楊姓雙胞胎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肺高壓、心衰竭,體重發育停滯,體形瘦小。(記者蔡淑媛翻攝)

雙胞胎小兄弟術後長高長胖,由媽媽與阿嬤抱著向醫師郭業文感謝,開心過耶誕。(記者蔡淑媛攝)
雙胞胎小兄弟術後長高長胖,由媽媽與阿嬤抱著向醫師郭業文感謝,開心過耶誕。(記者蔡淑媛攝)
楊姓雙胞胎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肺高壓、心衰竭,吃不少、體重發育停滯,體形瘦小,讓媽很心疼。(記者蔡淑媛翻攝)
楊姓雙胞胎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肺高壓、心衰竭,吃不少、體重發育停滯,體形瘦小,讓媽很心疼。(記者蔡淑媛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