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34a和其標的基因碳酸酐酶9 carbonic anhydrase 9的基因多型性對子宮頸癌罹病性的影響

研究焦點

論文名稱

中文:microRNA-34a和其標的基因碳酸酐酶9 carbonic anhydrase 9的基因多型性對子宮頸癌罹病性的影響

英文:Impact of microRNA-34a and polymorphism of its target gene CA9 on susceptibility to uterine cervical cancer

作者:  婦產部 王博輝 醫師

 

本篇論文發表於Oncotarget 期刊2017;volume 8, page 77860-77871全文下載

研究目的:

探討碳酸酐酶9 [carbonic anhydrase 9 (CA9)]基因多型性和台灣女性子宮頸癌的關係,並評估碳酸酐酶9的臨床意義。進一步研究碳酸酐酶9基因多型性,影響子宮頸癌碳酸酐酶9蛋白表現的機轉。最後,分析碳酸酐酶9蛋白表現和子宮頸癌臨床病理因子,癌症復發及病人存活的相關性。

研究結果:

碳酸酐酶9基因多型性rs1048638,是我們選擇的四種基因多型性,rs2071676 (+201,

G/A)、 rs3829078 (+1081,A/G)、 rs1048638 (+1584, C/A)和18-base-pair

deletion/insertion (376del393)當中,惟一可以增加台灣女性罹患子宮頸癌的基因多型性。

碳酸酐酶9基因多型性rs1048638,可以透過位於碳酸酐酶9基因exon 11的3端未轉譯區[3′-untranslated region (UTR)]和miR-34a的結合,影響碳酸酐酶9基因表現,並影響癌細胞移行。我們進一步發現,碳酸酐酶9蛋白表現的增強,和子宮頸癌的比較後面分期(more advanced stage)有關。

研究貢獻與臨床應用:

(一) 研究貢獻

我們發現,碳酸酐酶9基因多型性rs1048638,透過影響其基因exon 11的3端未轉譯區和miR-34a的結合,影響台灣女性罹患子宮頸癌及得到較晚期別的子宮頸癌。碳酸酐酶9基因多型性rs1048638,於台灣女性子宮頸癌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可以應用於轉譯醫學。

() 臨床應用

碳酸酐酶9基因多型性,可以當作評估子宮頸癌罹病性和預測癌症病人較晚期別的子宮頸癌的新分子標誌。在台灣婦女只要藉由簡易的抽血,得到血液檢體,即可提高台灣婦女子宮頸癌篩檢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