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辨證合併解剖取穴針灸治療髂脛束症候群病例追蹤

研究焦點

論文名稱

中文:經絡辨證合併解剖取穴針灸治療髂脛束症候群病例追蹤

英文:A Case Report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in Iliotibial Band Syndrome Based on Differential diagnostics of meridians combined with Anatomical Acupoint Selection

作者:中西整合醫療科 吳東謙 醫師

本篇論文發表於中醫藥研究論叢 期刊 第 20 卷第 1 期263-274全文下載

研究目的:

俗稱「跑者膝」(Runner’s Knee)的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syndrome,ITBS),乃發生率第二高的跑者運動傷害。西方醫學對於ITBS的保守治療療效眾說紛紜,保守治療的種類繁多,研究顯示各種保守治療在治療後一定程度上能改善ITBS患者的症狀,但對於療程結束後的長期追蹤並不多。儘管髂脛束症候群的患者經過長時間治療使得疼痛得到緩解,臨床常見的情況是重回賽場後稍一增加運動強度症狀又再度復發,故被跑者視為「跑者夢魘」(Runner`s Nightmare)

近年隨著全球運動風氣興盛帶動路跑熱潮,ITBS的患者也日益增多,尋求中醫針灸、推拿的患者與報告漸增。儘管過去研究顯示傳統經絡辨證針灸治療與依循解剖的針刺治療皆對髂脛束症候群有一定療效,卻沒有同時合併兩原理取穴執行針灸治療的研究報告,也沒有療程結束後患者恢復甚至加強訓連強度是否症狀復發的長期追蹤。故本案例嘗試利用傳統經絡辨證搭配解剖原理共同取穴來對一位髂脛束症候群患者進行針灸治療,並長期追蹤患者癒後恢復復路跑甚至加強訓練強度後的反應,以期許療效、預後上能有更好的成果,並節省再次復發時耗用的醫療資源與經費

研究結果:

經過一個月多針灸治療搭配衛教後症狀完全消失,且患者復跑並持續增加訓練強度後追蹤超過半年症狀皆無復發,使病患不用經歷漫長的復健療程遂能得到良好與鞏固的療效。

研究貢獻與臨床應用:

此個案報告紀錄一種ITBS新的醫療模式,無論療效以及預後皆教傳統西醫復健或中醫治療來的優異,且無顯著副作用。此針灸治療模式可縮短療程,且降低患者復發率,並可減少患者就醫次數而節省醫療資源與經費支出。本案例為針灸療效與抑制復發提供新的臨床依據,後續研究可在此基礎上進行大規模收案,以期將此療法推廣為ITBS新的臨床治療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