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台灣篩檢機構中男性愛滋病匿名篩檢者之危險性行為與憂鬱及自殺意念相關因素

研究焦點

論文名稱

中文:探討台灣篩檢機構中男性愛滋病匿名篩檢者之危險性行為與憂鬱及自殺意念相關因素

英文:Risky Sexual Behaviors as Correlates of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among Male HIV Test-Seekers at a 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 Facility in Taiwan

作者:感染科  林佳淳 個案管理師

本篇論文發表於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期刊 2017,29(3):219-228  全文下載

研究目的:

由於疾病汙名化,使得有感染HIV風險的個人可能會尋求不帶有汙名意味的舉措來掩蓋意圖篩檢HIV的行為,如捐血。這種避免受到汙名化的另類篩檢行為,造成公共衛生防疫政策上非常大的漏洞。因此匿名的自願性之諮詢及篩檢服務(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 VCT)因應而生,滿足HIV感染高風險者篩檢的需求,並提供適當的醫療介入,以遏止HIV的流行。

據過去研究指出,個體在接受愛滋病毒篩檢時會經歷顯著的壓力,常見有焦慮與憂鬱。可見既使提供VCT予HIV感染高危險者,仍然不能完全減少他們心理問題的產生。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接受HIV篩檢的成年男性中,憂鬱症狀的程度及自殺意圖的狀態,並釐清二者可能的危險因子,特別是與危險性行為有關的行為與態度,提供未來制定愛滋病毒篩檢者心理健康政策及預防策略的參考。

研究結果:

本研究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至臺灣中部某一醫學中心自願接受愛滋病免費匿名篩檢諮詢服務的篩檢者為收案對象,共有850為男性篩檢者完成匿名問卷。約50%的篩檢者表示有風險行為,38.9%經歷憂鬱,7.2%曾有自殺意念。研究結果發現,成年男性HIV篩檢者中,影響憂鬱症與自殺意圖的性高危險因子不同。過去曾有篩檢HIV經驗者、有性病病史者、與偶發性伴侶未能每次使用保險套者、有一夜情者及自覺有感染症狀者傾向輕度至極重度不等的憂鬱症。而同性/雙性傾向、有網路邀約性行為、有一夜情者及過去六個月曾使用成癮性藥物者會增加自殺意圖的風險。眾多性高危險因子中,從事一夜情則是增加憂鬱症及自殺意圖風險的共同因子。

研究貢獻與臨床應用:

現行各單位在執行愛滋病毒篩檢時並無提供心理健康狀態檢測服務。同性/雙性傾向、高危險性行為、物質使用、憂鬱症與自殺意圖彼此相關,接受HIV篩檢及諮詢服務的篩檢者更是具有上述特性,且隨著憂鬱程度的增加,自殺意圖也隨之倍增,故本研究結果建議評估HIV篩檢者的心理健康是具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