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名稱
中文:木材加工場之細菌性生物氣膠特性研究
英文: Characteristics of Bacteria Bioaerosol in Wood Processing Workplace
作者: 檢驗科 林雅惠 醫檢師
本篇論文發表於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季刊 2016 June;24(2):142-162 全文下載 |
研究目的:
木材粉塵是由於木材在進行削片、鋸切、鑽孔和刨磨時所產生。其中刨磨流程最容易產生細小顆粒的木材粉塵,甚至某些顆粒連口罩都無法完全過濾阻隔,導致勞工吸入進鼻腔、鼻竇甚至深入肺部中,會造成眼睛的刺激和皮膚的過敏及呼吸系統的問題,症狀包含了過敏、氣喘、肉芽腫性肺炎(granulomatous pneumonitis)或急性呼吸道阻塞,嚴重的話會造成癌症的發生。
本研究在木材加工廠進行木材粉塵採樣,以瞭解木材加工廠鋸屑作業過程中所產生之可呼吸性粉塵、細菌的特性及濃度比例,並透過細菌菌種鑑定,評估可能對人體之暴露危害,並分析其中細菌之內毒素含量。
研究結果:
工廠所採集之細菌經鑑定後發現以Bacillus spp.及Staphylococcus spp.為主要優勢菌種。以革蘭氏陽性菌為多數,其中以Bacillus spp.為優勢菌屬。在細菌濃度方面:裁切區大於原木堆置區之濃度,應與裁切時木材鋸屑飛散有關。根據統計結果顯示:革蘭氏陽性菌與生物氣膠採樣器種類有顯著差異(p值為0.0002)。溫、濕度部分則與革蘭氏陰性菌濃度有顯著差異(p<0.05)。在生物安全等級分類部分,第二級之細菌生物氣膠佔51.7%。在作業環境中,所有生物氣膠採樣器均顯示以Pantoea agglomerans(培養出)所偵測到內毒素含量較高,為0.8053 EU/m3。以SKC旋風分離器搭配PC濾紙,所採集之總內毒素濃度範圍為2.1639×10-6~5.1850×10-6 EU/m3。
研究貢獻與臨床應用:
木材加工廠所鑑定出菌種分級方面,屬於生物安全等級第二級之細菌高於50%以上,雖然此等級在人類所引起的疾病並不嚴重的,且通常有預防及治療的方法,但仍建議應減少暴露或有其他控制方法。然而台灣目前對於作業環境空氣中的可呼吸木塵濃度及細菌內毒素的含量限制,及暴露極限並無完整規範,但環境微生物無所不在,吸入細菌內毒素可能會增加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建議未來可加以規範,以防範疾病的增加,並可用來主動監控醫療院所環境中生物氣膠特性,特別是院內感較高之單位,尤其是呼吸照護相關病房RCC與RCW定期主動監控環境生物氣膠除了有助於了解細菌或真菌種類與含量(濃度)外,更可了解是否對病患本身或醫療照護相關人員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