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下尿路功能障礙病人經個人化膀胱復健後效果之先導性研究

研究焦點

論文名稱

中文:神經性下尿路功能障礙病人經個人化膀胱復健後效果之先導性研究

英文: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Bladder Rehabilitation Program in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 a Pilot study

作者:復健醫學部  黃玉慧 主任/主治醫師/副教授

本篇論文發表於 Taiw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期刊  2015;43(2):111-120  全文下載

研究目的:

神經性下尿路障礙(NLUTD)是脊髓損傷後常見的後遺症和致病或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療神經性膀胱的方式包括藥物,非侵襲性保守治療,微創治療及手術治療。然而,目前並沒有研究討論針對綜合骨盆底肌肉運動(PFM exercise)及電刺激(ES)的非侵襲性保守治療。這研究主要是針對脊髓損傷伴隨有神經性下尿路障礙(NLUTD)的病人,提供個人化膀胱復健治療,給予包括排尿行為指導,骨盆底肌肉運動並合併肌電圖生理回饋及電刺激(抑制膀胱或強化骨盆底肌肉)治療之後再評估其成效。

研究結果:

提供薦髓上不完全脊髓損傷或馬尾束症候群之患者兩個月個人化膀胱復健治療,並在治療前後以解尿後殘尿量和包括國際前列腺症狀積分, 膀胱過動症問卷,尿失禁症狀困擾量表,尿失禁生活衝擊量表等問卷加以評估效果。在治療後,包括解尿後殘尿量,國際前列腺症狀積分中之失禁症狀和生活品質分量表,膀胱過動症問卷,尿失禁症狀困擾量表,尿失禁生活衝擊量表等問卷分數皆顯著下降,代表其生活品質及症狀有改善。不過,國際前列腺症狀積分中之阻塞症狀分量表和總症狀量表分數,在治療前後並未看到顯著差異。

研究貢獻與臨床應用:

有神經性下尿路障礙的病人在接受包括衛教,骨盆底肌肉運動並合併肌電圖生理回饋及電刺激(抑制膀胱或強化骨盆底肌肉)等個人化膀胱復健治療後將會有所助益。經過此種治療之病人,其解尿後殘尿量及因失禁而受影響之生活品質將因之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