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 早發現 早療育 少煩憂

早知道 早發現 早療育 少煩憂

文 / 職能治療師 單秀蘭

在少子化、低生育率的影響下,好不容易辛苦懷胎生下來的小寶貝,理所當然是祖/父母心頭的一塊肉,在家中倍受呵護給他/她吃好的、穿暖的、怕跌傷外,但除了身體的照顧外,不知道關心孩子的祖/父母是否也同樣注意孩子的動作、語言、認知、互動等方面的發展?是否也是“營養”均衡?面面俱到呢?在此提供幾點在療育嬰幼兒時,一般大眾可能會忽略的觀念、疑問,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同樣的,在帶您的小寶貝在衛生所、醫療院所施打預防注射時,也請別忘記請醫療人員幫您的寶貝進行免費嬰幼兒發展篩檢檢測,小小提醒,花少少的時間,讓您更清楚了解孩子的發展狀況,相信養育孩子,就不會讓父母總是覺得無所適從!

Q1:大雞晚啼?長大就會好?其實不用大驚小怪!
A: 孩子的發展絕對不是一步即可登天,需按部就班慢慢開發成長,現今社會的生活型態跟以往大不相同,少了時時可讓孩子活動筋骨、環境探索的戶外自然空間、熟悉同齡層孩子的互動及言語刺激,有的療育者可能是不擅主要學習語言的外籍照顧者、第一次養育小孩的媽媽或是關於孩子身體養育經驗豐富,因此不需孩子哭鬧表達,即滿足孩子生理的需求的祖父母、保姆,常因以為如此就是”照顧”好小孩,臨床所見例子,不勝枚舉;如:害怕孩子因移動而受傷,為了方便照顧,整日放孩子在嬰兒床、在客廳看電視、怕孩子哭鬧,所以一切替他/她打理好,自問自答,沒有機會讓孩子表達或選擇…等。如此一來,孩子在肢體動作、語言溝通、情感的表達上,因缺乏足夠的活動空間、言語情境刺激互動,而無法在適時的年齡發展出應有的表現,孩子的慢,就不是所謂的大雞晚啼,而是因環境的影響(剝奪/貧乏)而引起的遲緩!不得不注意!

Q2:孩子不經過爬行的階段就會走,有沒有關係? 
A:在七坐八爬的適齡階段,可能需考量孩子是否有足夠安全的活動空間讓孩子移動,有時空間較小、障礙物較多(如家具)、孩子姿勢張力較低(特別是早產兒/出生體重過低者)、所有吸引孩子目光的玩具或是互動接觸的視線過高…等情形,直接影響孩子活動的動作能力,所以應在適當的時機,為孩子備妥空曠安全的活動空間,以增加孩子移動的動機及機會,四足爬行(肚離地移動),對孩童全身的肌力及耐力有幫助,同時,對往後的肢體協調度及自主環境探索能力,也很有幫助,家長應多加予以鼓勵讓孩子有機會爬行。

Q3:孩子為什麼到現在還不會學說話?可是他/她都聽得懂咧!
A:孩子發展語言”學”說話,需有動機(愉悅無壓力的鼓勵、情境:如吃)、需理解(如何發聲要及表示)、需模仿(聽別人說、口唇動作、練習的機會),千萬次聽音情境的次機及邀請,孩子才能有勇氣及動機去嘗試、去練習,試問您一天跟孩子說話互動的時間有多少?互動的語言是否單純一致?用大人的語法快快說?還是看著孩子咬字清楚慢慢說?有給機會讓孩子說、讓孩子選擇、有讓孩童在玩適齡的遊戲/玩具/說故事嗎?所以,讓孩子聽到、聽清楚、聽懂、想說、能說、會說、說很多…您真的有做到了嗎?

Q4:孩子還小,帶去療育,不就表示承認孩子是遲緩兒嗎?面子會掛不住,也很難對家裏的人交代?
A:早期發現、早期療育,孩子早期的慢,不代表永遠的跟不上,也不代表孩子就被永久判定為障礙兒,也不是要釐清究竟是父或母家族哪一方的問題,重點是能即早發現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預防問題,在孩子早期發展的階段,找到您們所信任及孩子也不排斥的療育人員,妥善溝通,徹底執行療育人員交待的療育功課,相信孩子的發展,不會因一時的面子問題或是錯誤的觀念而影響到。因小失大,耽誤到孩子療育發展的黃金期,損失真的才大!

療育者(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師,除了先天的條件外,外在的環境刺激更是需要!早知道 早發現 早療育 少煩憂 特別是在0-3歲兒童發展的黃金期,打好基礎,這樣孩子才不會輸在起跑點上!早期的慢,並不代表永遠的跟不上或是以長大就好來帶過,重點是在孩子的成長中,不因種種的”早知道…”而讓家庭充滿著如果時光倒流的遺憾!因此,了解孩子的氣質、適性發展,即早介入孩子的發展,快樂學習並擁有良好的親子互動及童年回憶也是很重要!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如何事半功倍?相信聰明的父母比誰都更清楚!

(本文轉自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 http://www.fcdd.org.tw/news/3/166)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