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障礙知多少

語言治療師 龔曉梅

『語言』是一種聲音、文字、手勢動作及其它符號意義的系統;我們使用語言來表達需求與感覺、和他人溝通情感、交換訊息、思考和學習,所以語言在人類社會中扮演者舉足輕重的角色;大部分的孩子在出生後的幾年內就不斷地接收各式各樣的刺激,經由這些刺激而「習得」語言,他們不需要刻意的教導,就可自然習得並完成語言發展的里程碑。但是有些孩子卻無法自然習得完整與正確的語言歷程,而會在說話、聆聽、語言的理解、語言的使用上出現困難或問題,他們可能是因為本身的障礙(如:自閉症、唐氏症、智能不足、過動症或聽覺損傷等)而導致語言方面的困難,也可能只是單純的語言障礙(如:特定型語言障礙)。這種在語言的形式、語言的內容及語言的使用上的缺陷與困難,我們稱為「語言障礙」。在台灣近二十年來的調查發現,語言障礙兒童的出現率約2-3%,這個出現率並不低,是很値得大家注意的!


 

語言障礙的分類有許多不同的方式,一般臨床上常見的分類是依照不同語言的要素來分類,可分為:(參考劉麗容,民83;錡寶香,民95)

♥ 構音障礙:指的是一個人講出來的語音本身在方法上或位置上出了差錯,或是構音器官本身或功能上就有了障礙;可分為四種類型:

  1. 替代音:以另一個語音代替標準語音,例如「兔ㄊㄨˋ子」說成「褲ㄎㄨˋ子」。
  2. 省略音:應該發的音被省略掉,例如「哥ㄍㄜ哥ㄍㄜ˙」說成「ㄜ ㄜ˙」。
  3. 贅加音:一個字音內加入不該存在的語音,例如「吃ㄔ飯ㄈㄢˋ」說成「吃ㄔㄨ飯ㄈㄢˋ」。
  4. 扭曲音:語音歪曲改變,聽起來和標準的語音不同。

♥ 語意障礙:

(1)說話詞彙量不足-例如:兩歲時還無法說出50個不同的詞彙。

(2)詞彙意義過度類化-例如:學會「球」這個詞彙後,只要看到圓形的東西(如西瓜、時鐘、石頭)都會說是「球」。

(3)詞彙錯用-例如:「這個球好”細”」、「我要”騎”公車」。

(4)多義詞理解的困難-例如:媽媽說:「那個人很油條。」,孩子問媽媽:「他在賣油條嗎?」;哥哥說:「我快熱死了」,妹妹擔心的說:「哥哥你不要死」。

(5)象徵性/比喻性語言的問題-對於象徵性/抽象詞句(如成語、隱喻、俚語…)的理解困難,例如:「罄竹難書」、「易如反掌」、「女人心海底針」。

(6)詞彙尋取困難-在說話、回答問題…回應的速度較慢,有時要想很久才可做反應。

(7)語意組織的問題-例如:有的孩子雖然很愛講話,但是常常說了一大堆只是重複一些細微不重要的細節,敘述事情時常常是沒有組織,讓人聽不清楚他說話的重點在哪裡。

♥  語法障礙:

(1)句子中省略或贅加詞彙-例如:「我要上廁所」說成「我廁所」。

(2)句子顛倒或替代的現象-例如:「我要喝牛奶」說成「我牛奶喝」。

(3)在助動詞、動詞、時態、介系詞或連接詞等方面有困難-例如:「動物園有大象和獅子」說成「動物園大象獅子」。

(4)代名詞的使用及理解有困難-例如:「我是小明,你是老師」說成「你是小明,我是老師」。

(5)單複數的變化使用有困難-例如:「我們是學生」說成「我是學生」。

(6)對比較級、最高級等句型的理解有困難-例如:老師問:「長頸鹿和小狗誰比較高?」學生回答:「我比較高/小狗比較高。」

♥ 語用障礙:是指在語言的使用上有困難,例如:許多自閉症孩子不會使用語言來表達需求/和別人打招呼;說話時不管別人的反應,一直說個不停;在喪葬的場合,一直說笑話、笑個不停…。


 

瞭解了語言障礙的特徵與類型以後,要如何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與學習就變成最重要的課題了。茲將錡寶香(民95)建議的相關技巧與策略介紹如下:

  1. 仿說(imitation):在自然交談情境或語言學習的教學情境中,讓兒童仿說複述我們所說的話語,也就是在創造情境與機會讓他們練習音韻、詞彙、和語句語法結構。
  2. 自我談話(self-talk):自己對自己大聲說話,說出溝通對象或教學對象正在看、正在聽、正在做的事物與感受;可以提供口語刺激,讓兒童有機會將聽到的語言與情境中的意義連結,而經過多次的聽取與意義連結習得該語意、語法及語用。
  3. 平行談話(parallel talk):和「自我談話」不同的地方是去描述兒童正在注意的物品與事件或是正在進行的活動,來增加語言與情境中的意義連結。
  4. 提供訊息的談話(informative talk):指將其他人所說的話解釋給兒童聽。此策略可使用於教室、小團體活動或家中(較多人參與溝通交談時)。
  5. 示範(modeling):示範者說出目標語言結構,要求兒童仔細聽,在聽過多次語言訓練目標之後,再創造類似、新的情境讓他自發性使用,此方法可讓孩子機及思考其所接收的語言形式。
  6. 擴展(expansion):當兒童說出某些話語之後,教學者根據其所說的話語內容、詞序再整合,在語意不變的情況下重述他們的話語,但需要再加入相關的細節,使其成為語意完整、語法正確的話語。
  7. 延伸(extension)、詳述(expatiation):指教學者在兒童說出某些話語之後,再將其話語延伸,增加更多的語意訊息,或是示範更多個該目標語言結構在類似但不同語境中的使用情形。

♥  增進兒童口語表達的教學技巧:

  1. 故意說錯話-例如某一天兒童穿著印有皮卡丘的短褲,故意對他說:「好漂亮的褲子,上面有天線寶寶耶!」
  2. 傳話-當有許多兒童在一起玩時,故意當著甲的面前問乙:「乙,你有沒有看到甲的 × ×?」,乙聽了之後會去問甲:「你的 × × 在哪裡?」。
  3. 我是長舌婦-拿一樣有趣或新奇的物品放在兒童面前,說:「哇!這很酷!」,激發孩子溝通的興趣。
  4. 猜猜看我做了什麼-故意拿一張照片或一個東西,當著兒童的面說:「猜猜我要做什麼 / 猜猜我昨天在公園做什麼?」。
  5. 看看我有什麼-可拿一個紙袋,並告訴兒童:「你看看袋子裡有什麼,這個東西很好玩喔!」(等兒童回應)。
  6. 模模糊糊我說話-當兒童表達己意、要求物品或活動時,可以故意壓低聲音說話、含含糊糊地回應。
  7. 去問別人-當兒童向你要求物品時,可以故意表現出不清楚的樣子,激發他去詢問別人。
  8. 要求第三者協助-在自然溝通的情境中,伺機告訴兒童去請別人來幫助他做某件事情。
  9. 我是呆呆牛-教學者故意違反例行活動程序,以誘發兒童主動溝通。
  10. 示範表達自己的意圖-在例行的活動中,教學者示範正確的溝通形式。
  11. 搞混了-教學者故意裝瘋賣傻、搞破壞,在溝通情境中故意做出張冠李戴的事情。

 

請記得!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不斷嘗試找出最適合孩子的方式與策略,在提供教學活動或刺激時,別忘了建立自然、愉快的情境,和孩子進行舒服、溫馨的情意交流與溝通,讓他們願意接近我們學習與成長,將語言溝通(不管是口語或其他溝通模式)類化到他們的生活,建立孩子成長、學習、交友的管道。這條路也許充滿荊棘、跌跌撞撞,只要我們與孩子一起努力加油,一定會走出屬於孩子的康莊大道!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