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腸胃科】肝細胞癌之腫瘤標記(DCP)

文/健康管理中心 林敬斌 醫師

根據國際抗癌聯盟(UICC)統計數據表明,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僅有10%左右,如此高死亡率與早期診斷率偏低密切關係;因此,提高早期診斷率,是降低肝癌死亡率的關鍵。

臨床常用的血清甲型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對肝癌的敏感度並不高,有30~40%的肝癌患者無AFP升高情形,因此AFP並不是早期診斷肝癌的完美指標;而腹部超音波檢查準確度也會因檢查者而異。若可以發現有用的血清腫瘤標記,對肝癌的篩檢診斷大有幫助。

近期的報告顯示,血清脫羧基凝血酶原又稱DCP(Des-r-Carboxy Prothrombin)是一種異常的第二血液凝固因子,它 會出現於肝癌患者的血清中,因此在1984年首次被稱為肝癌標誌物。由於DCP與AFP的產生機轉不同,所以在腫瘤標記中,將DCP與AFP做為聯合診斷時,可有效提升對肝癌診斷的靈敏度。

DCP被作為腫瘤標記,除了可應用於肝癌之診斷和療效評估之外,亦可應用於復發與否之輔助診斷;因此DCP結合傳統影像診斷對於肝癌是很有用的輔助診斷。

DCP 和 AFP 來源機轉不同

DCP的血清半衰期比AFP短很多(40~72小時 vs. 5~7天),與肝癌的分期和生存情況相關,可協助判斷肝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後。當罹患肝癌時,過度異常增生DCP而濃度急速升高,DCP 與 AFP 的來源機轉不同也不相關,因此同時偵測相輔相乘,比兩者單獨使用更佳。DCP的缺點是血液中維生素K缺乏的病人即使沒有肝癌細胞也會升高,長期阻塞性黃疸、肝內膽汁鬰積、服用抗凝血劑(Warfarin)及使用某些抗生素,都會影響數值的準確度。

檢驗室設定DCP正常人參考值為9.1~27.8mAU/ml,臨床診斷肝癌以40mAU/ml為臨界值,手術前後一星期檢測DCP,若DCP 值低於40mAU/ml則顯示手術效果卓著,手術後每3個月檢測DCP及 AFP值,加上超音波檢查,以持續追蹤是否復發,效果良好。

日本於1980年代肝癌的五年生存率為5.1%,其後執行每3個月一次(AFP加DCP)篩檢計畫和積極治療,爾後實施的十五年調查結果,肝癌病人的生存率由24.9%提高至42.7%

註:(1990-2005)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Viral Hepatitis and Live Cancer, April 2012。

有研究報告指出DCP數值高的肝癌病人較易出現肝內轉移、門靜脈侵犯、肝靜脈侵犯及較差的預後,本院率先採用日本肝臟腫瘤常規檢查標記,搭配超音波檢查,可以有效輔助肝癌的早期篩檢,歡迎洽詢本院健康管理中心04-24739595分機32017、32018。

Lumipulse® G DCP 是一免疫反應試劑套組,乃利用化學冷光酵素免疫測定法(CLEIA),定量檢體中的DCP,用於肝癌的輔助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