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顎面外科】介紹

文/口腔顎面外科 康惠雯 助理   

民國88年,口腔顎面外科正式成為衛生署認可的第一個牙科領域專科,是牙科醫療中,較為獨特之專科領域。口腔顎面外科醫師的養成過程結合了一般牙科、內外科、急診與重症加護醫學的訓練,必須具備內外科醫學與牙醫學的專業知識及技術才能執行其業務。自周明勇董事擔任口腔顎面外科主任後,致力於口外臨床發展,民國96年獲得衛生署認證為口腔顎面外科專科醫師訓練機構。十多年來,不斷擴展精進臨床工作、同時培育多位優秀的口腔顎面外科專科醫師。

中山口外目前有五位主治醫師:彭芷瑜、陳怡孜、邱昱瑋、呂明怡、陳珮吟醫師,以及四位住院醫師: 黃莞婷、陳彥霖、陳珮蓉、張芳語醫師。臨床診療項目幾乎涵蓋頭頸顎顏面部各式疾病的治療。門診部分除了常見的阻生齒、囊腫、良性腫瘤、頭頸部感染、齒槽骨骨折與軟組織外傷治療外,近幾年本科在顳顎關節疾病的治療上也有十足的進步與成效。

病房與開刀房手術部分,正顎手術是本科的特色之一,也與高嘉澤副校長帶領的中山齒顎矯正科共同合作,已超過六百個病例,是中區四大醫學中心之冠。另外口腔癌治療一直是中山口外科重要的診療項目之一。本科為了提供口腔癌病人良好的醫療環境與品質,在口腔癌多科團隊會議中與各科共同擬定一個最適合的治療計畫,與病人及家屬說明溝通之後,再施以治療。

在本科所負責的口腔癌手術部分,不只希望藉由手術切除腫瘤,同時希望在手術後能恢復病人口腔功能,自106年開始,本科採”切除”與”重建”同時進行的手術模式,於手術前,兩組口外科醫師充分討論病人狀況與腫瘤範圍,並且詳細計畫修補方式,甚至採用數位3D模型來模擬病人手術前與手術後的解剖結構變化。

手術中兩組醫師分別在病灶區與供給區(手部、腿部或身體其他區域)進行手術,除了能縮短手術時間,經由最了解口腔解剖結構與功能的口外醫師巧手之下,可以有效率且完整的切除病灶,也利用手部、大腿、小腿等區域的顯微游離皮瓣來修補頭頸顏面部的缺損,減低術後顏面部的外觀變化,並重建口腔功能。

教學醫院除了醫療工作之外,同時也具備教導學生的義務,本科是衛福部認定之專科醫師訓練機構,在培育口外專科醫師的工作上不遺餘力,同時也負責中山醫大牙醫系學生在口外領域範疇的知識傳授,除了在牙醫系學生課堂上的學理教學以外,同時也安排學生在進入臨床前的實際操作練習,每一年都會舉行口腔局部麻醉施打教學,在一對一的教學方式下,更清楚指導學生正確的麻藥施打方法。另外也為即將進入臨床的五年級牙醫學系學生舉辦PCA(Pre Clinical Assessment),以技術考的方式來評核學生是否做好進入臨床的準備。

繁忙的醫療業務以及教學活動以外,本科多位醫師投入口腔癌基礎研究,也參與衛福部口腔癌研究計畫。本科醫師仍不斷自主進修,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術能力,參加專業性研討會、發表論文以及參與國際交流活動等等,吸收各國新知與新技術,用以提升本科醫療品質。

古人以神聖工巧言醫。又曰:醫者,意也。中山附醫口腔顎面外科以中山牙科傳統為基石,口腔醫療服務為初心,致力診療工作的精進與突破,更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傳承,以永續經營的理念延續本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