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外科】正顎手術

文/口腔外科 彭芷瑜 主任

所謂正顎手術,就是以手術方法來改正下顎骨與上顎骨的畸形。可以想像上下顎骨是由一塊塊積木組成,而正顎手術則是藉由手術方法將骨塊分開,然後再重新組合排列到理想的位置。正顎手術可以用來修正顎顏面部的構造、骨骼問題造成的咬合不正、無法單獨利用矯正方法治療的齒顎顏面畸形(dentofacial deformity),以及睡眠呼吸中止症。所以正顎手術可以改善較嚴重的咬合不正、促進咀嚼功能、矯正發音、同時也得到一個較和諧、美觀的顏面輪廓。

正顎手術的歷史可以回溯到19世紀時,Le Fort提出三類典型的上顎骨骨折後,啟發醫界對手術矯正顎顏面畸形的研究與討論。1970年代,正顎手術逐漸成為顎顏面畸形治療的一個常規選擇。因為對於顎骨構造、口腔環境與咬合功能的特殊專業要求,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在正顎手術的領域裡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哪些人需要接受正顎手術的治療呢?實際上,大多數的咬合不正,單純只是因為牙齒排列的問題,例如牙齒排列太擁擠、太鬆散、或是排列不整齊等,都可以由齒顎矯正科醫師負責,經過一至三年不等的牙齒矯正治療時間,即可將牙齒排列在理想的位置上。但是如果是上下顎骨造成的咬合不正,例如俗稱的暴牙、戽斗、歪臉或是鳥嘴等,時常會有上下牙齒咬不到,無法用牙齒切斷食物或咀嚼食物,除了有進食的問題之外,發音也會造成影響,進一步造成社交上的障礙、社會適應不良與個人自信心受損,這些咬合不正的病例,就需要正顎手術來改善咬合的問題。

一般正顎手術治療之前需要完整的評估與詳細的面談,了解患者實際的狀況、在意的問題、以及對治療的期望,參與治療的口腔顎面外科醫師與齒顎矯正醫師會進行詳細的齒列檢查、骨骼狀態的評估與顏面外觀的分析,進而建立一份完整的診斷與治療計畫。正顎手術絕大多數需要在全身麻醉下進行,病人須先住院接受身體檢查,無重大身體問題方能進行手術,手術時間依照手術術式、部位多寡而有不同,短則二、三小時,長則七、八小時。手術後須住院二至四天,術後的腫脹是正常現象,術後兩周大約可以消腫七、八成。手術後有一段骨骼的癒合時期,約六至八週,當骨骼初步癒合之後,就可以開始手術後的矯正治療。

過去傳統正顎手術的治療目標,首重功能的改善,也就是將上下顎骨擺放在適當的位置,使牙齒有正確的咬合,讓病人能獲得良好的咀嚼、發音的功能。正顎手術修正了上下顎骨的位置,也能讓病人的臉型更加協調與美觀,進一步使患者得到應有的自信。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病人希望接受正顎手術之後,不只改善功能,也能夠改善外觀。

統計本院口腔顎面外科自2003年至2017年,超過六百例正顎手術的病例,其中將近兩百個病例有合併程度不一的顏面歪斜問題。顏面歪斜不只是病人在意,對口腔顎面外科醫師來說,也是一大挑戰。借助數位化科技的進步,正顎手術治療前的分析評估,不再只用X光進行紙上測顱分析與手術預測,更能進一步利用3D電腦斷層掃描,進行3D對稱分析,評估顎骨對稱度、3D測顱分析,再決定正顎手術的目標,得到更好的預測性與準確度。對於顏面不對稱的病例,可以得到更高的滿意度。

圖一A 手術前  顏面歪斜,兩側口角明顯一高一低

圖一B 手術前 齒列可見上下牙齒中線沒有對齊,咬合平面右低左高

圖一C 手術前 3D對稱面分析,綠線為下顎骨對稱面,黑線為中臉部對稱面,可以將顏面歪斜的程度數據化

圖二 手術預測 3D對稱面分析,黃線為下顎骨對稱面,黑線為中臉部對稱面,經過雙顎的正顎手術之後,兩個對稱面已經重疊。

圖三A 手術後  顏面端正,兩側口角高度相同

圖三B 手術後 齒列可見上下牙齒中線對齊,咬合平面與地面平行